深圳、北京两地出现中介门店大规模收缩潮,对此,沪上中介理性回应,业界认为这波衰势不会蔓延至上海。
近日,北京规模最大、门店数量超过500家的中大恒基宣布整个规模将缩至一半。这是继深圳中天、创辉之后又一大型房地产中介因资金、交易出现问题而收缩的公司。
显然,北京中大恒基的举动将在北京二手房市场产生震动。
巧合的是,这三家曾经占据南北两个城市相当业务量的公司,近两年中都陆续进入上海二手房市场。除创辉于去年一举开出200多家门店外,其余两家公司皆在上海有二十余家门店。在目前上海二手房市场中,二十余家连锁门店属于中小型中介。因此,即便它们因总部原因而收缩全国门店,不会由此影响到上海市场。
对于上海是否也会走中介大规模关店之路,沪上排名前几位的品牌中介不约而同予以否认。理由是,市场基础不一样,操作透明化程度不一样。从全国二手房成交排位来看,上海二手房市场化程度最高、成交量最大。即便受宏观调控影响,近两年保持在2000万平方米左右的成交量仍然高于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正是由于市场容量大,上海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二手房交易的政策。比如前几年禁止中介参与收购二手房吃差价,禁止成套独用住房使用权买卖,出台《上海市房屋租赁条例》,并推出二手房买卖示范合同文本防范阴阳合同等。到近年全面推行二手房网上登记备案制度,各区县交易中心相继推出资金监管业务等,尽可能将二手房交易“阳光化”。可以说,通过一系列规范措施,中介打“擦边球”的几率为零。相反,起步较晚的其他一些城市,近两年还有不少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吃差价等手法从事二手房买卖。
更重要的是,经历过2005年宏观调控之后,上海房地产中介已经受住行业洗牌的历练。在那波调控中,小到单个门店,大到二三十家的门店,甚至上百家的都被迫收缩。有的大幅度关店,有的被其他公司整体接手,还有的干脆宣布退出市场。从当年的一份上海房地产中介排名榜单来看,如今不少公司已成为“过去式”。至此,上海中介行业被一批资金量雄厚、业绩出色的中介所占领。
宏观调控仍在继续,二手房依然面临成交量下滑的趋势,但这波调控只会继续淘汰一些资金实力不强、不具连锁规模的中小型中介。不少品牌中介在年初放言,2008年继续稳步扩张,速度放缓,但目标是“吞”掉其他门店。
五家中介试点二手房资金监管
汉宇地产、信义房产、21世纪不动产、中原地产、台庆房产等5家中介公司,成为上海市房地资源局“二手房交易资金结算平台”的首批试点中介公司。
今年开始,上海工商部门将对中介机构的设立、变更和注销情况实行统计报警制度。为防止部分房产中介、职业中介等机构一夜之间门店倒闭、卷款潜逃,对设立分支机构超过5家以上的,启动实质审查程序,到企业分支机构经营场所进行实地勘查,并对中介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等情况实行监控。(记者唐颖豪) (来源:解放网?房地产时报)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