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李克诚
针对当前一些非法中介机构串通股份公司编织“海外上市”的“故事”欺骗投资者的情况,南京市公安局于昨天发布提醒公告,向公众揭露了这些骗局的常见伎俩和施骗手段。
目前,各类科技及股份公司众多。
一些无法上市的股份公司的股东为了变现的需要,常在非法中介机构串谋下,进行非法证券活动。据介绍,他们欺骗群众购买非上市公司股份最常见的模式是:编造公司即将海外上市的“故事”,谎称公司即将赴美国上市,上市后股价会暴涨,投资人可实现一夜暴富,万一上不了市公司还可将股份买回来,投资者可保本。
警方提醒说,实际上,中介公司卖出股票后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据悉,一些股份公司或中介宣称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实际上是在OTCBB市场上市,其实根本就称不上上市。OTCBB类似于柜台交易,主要收集一些业绩极差或严重亏损的“垃圾公司”。美国证监会在其网站上严正声明:在OTCBB上市不能等同于在纳斯达克上市,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
此外,国内公司到海外上市必须经过中国证监会等部门批准,否则属于非法证券活动。但我国的投资者不了解美国上市的相关程序和风险,在美丽的谎言欺骗下,在发财梦的诱惑下,往往购买非上市公司股票而受骗上当。
据悉,近年来,这些非法中介机构的操作逐步趋向“专业化”。他们先是四处寻找非上市股份公司,利用股份公司的幌子,采取“钓鱼式”电话传销,然后加之“系统”、“专业”的培训和“团队运作”,使普通投资者掉入他们设下的陷阱。
◇相关链接
非法证券活动常见伎俩
◆手法一:“钓鱼式”电话传销
首先,大范围撒网。这些公司有上百个所谓的“投资顾问”,他们每天要随机打数百个电话,以发放股权分置改革资料、开股评会、推荐深沪股票等名义搭讪。一旦客户(中老年人居多)来公司领资料时,两个“投资顾问”就会“唱双簧”:一个人介绍某企业的原始股已在当地产权交易所挂牌上市,每股挂牌价近5元,而通过该投资公司购买,只需4元多,即购买当日即可获利,且该企业很快就会在境外上市,每股上市价预计将达到十几到几十美元,到时候,客户只要卖掉股票就能大赚一笔。当客户心动后,另一人便会“现身说法”,让人觉得如果再犹豫就会错失良机,通过施加心理压力的办法逼客户成交,而购买的最低数量是1万股。
◆手法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投资顾问”通常向客户保证,其推荐的公司半年后便可上市,但实际上,这些企业能够上的仅是OTCBB市场。为绝后患,在所有手续办妥后,“投资顾问”会设法索回客户手中有关通过他们购买股份的书面资料,并悉数销毁。这样,客户手中只剩下一张证明其是某公司股东的股权卡和一张托管卡,其他证据材料均已丧失。半年后,若当客户追问“投资顾问”时,他们会以种种理由搪塞,或者干脆卷起铺盖另起炉灶。若投资者找到自己参股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自始至终没有出面承诺上市,投资者也抓不住把柄,只能自认倒霉。
◆手法三:伪造合同“无中生有”
在非法证券活动中,一些股份公司迫于监管压力,为求自保,提出与中介机构解除相关委托合同,与之断绝来往。但部分中介机构受暴利驱动,仍不惜铤而走险,通过伪造公司印章及股东个人印鉴,继续编造公司即将上市、委托其进行股份转让的假象,从事非法证券活动。通过伪造各类委托书、合同协议、融资报告、上市项目计划书等,肆意夸大股份公司业绩,极具欺骗性。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