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美联储新近进一步调高了美国经济放缓的风险,但这看起来并不会动摇中国实行从紧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两会召开前表示,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风险”仍然是通货膨胀,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货币政策从紧的方针,不会因国内外一些新情况的干扰而改变。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对央行的坚决态度表示赞同。他强调,今年一定要坚定不移地防止明显通胀。政府只有咬紧牙关,克服眼前的困难,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才能降低公众的通胀预期。
公众的通胀预期 “现在比较可怕的不是通胀本身,而是公众对通胀的预期。”宋国青对记者说。
去年下半年以来,以物价持续上涨所显示的通胀压力引起了中国官方和民众的忧虑。两会前夕,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等知名网站进行的“我有问题问总理”活动显示,如何解决好物价上涨问题是网友最关心的两会热点之一。
温家宝3月5日将向人大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人代会上将出台什么样的防通胀措施引人关注。
去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为4.8%,为多年来的新高。进入2008年,通胀压力依然不减:受雪灾、春节和翘尾等因素影响,1月份CPI同比上涨7.1%,为11年来的最高值,月环比上涨1.2%。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2008年中国物价“面临比较大的上涨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在接受新华社记者访问时指出,有五大因素导致了物价的连续上涨:国际油、粮价格涨价;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偏大;中国外汇储备过多;外资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中国;
农产品价格上涨造成了心理影响。
面对较为突出的通货膨胀压力,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列入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中国央行过去一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已经显示了从紧的特征。2007年迄今,央行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加息、数次发行巨额央行票据,以收缩流动性,釜底抽薪,“冷却”节节攀高的CPI。
但农历新年到来之际国内外经济出现的新情况,令外界一些人对中国是否会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产生怀疑。其依据是,美国经济暂趋放缓,给中国的出口将造成影响;席卷南
方大部分地区的雨雪冰冻灾害,可能拖累国内经济发展。 (来源:新快报)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