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本报记者专访,首度公开增发原因;称需从资本市场补充200亿左右资金
2月19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再融资400亿的消息通过网络传迅速传播。次日,浦发股价从50.5元跌停到45.98元,此后几天连续下跌,由此也引发沪深两市大幅下挫。
昨天,记者专访了来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
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这是他在再融资事件后首次公开畅谈背后原因。与此同时吉晓辉评价了当前出现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的现象。
起初方案就是最多发行8亿股
新京报:前段时间浦发银行再融资事件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浦发为何选择在这个时机再融资?
吉晓辉:浦发银行再融资是出于发展的需要。2007年浦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9.15%,核心资本充足率为5.01%,在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里面该指标排在倒数第三,仅高于
深发展和
华夏银行。
之前几年,浦发银行总资产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根据浦发银行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我们保守估计未来三年浦发总资产增长速度为15%,这样浦发就需要大概300亿左右的资金。这个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补充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公司自身的利润,一个是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我们预计通过自身业务发展提高利润可以补充约100亿的资金,需要从资本市场补充的资金大概是200亿左右。
新京报:浦发再融资方案传言时引起了股市的大幅震荡,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吉晓辉:我认为一开始就是这个方案的话,市场肯定能接受。这个方案正式公布之后,浦发银行股价收报40.89元,微幅上涨0.66%,这种表现说明市场是接受的,大家对浦发银行的赢利是有信心的。我们之前测算过浦发银行今后几年的赢利情况,通过计算认为目前这个时机再融资摊薄效应不会持续很长,很快就会覆盖掉。
新京报:一开始传言浦发要发10亿股,融资400亿,之后你们推出的方案是最多8亿股,这个方案是最初的方案么?还是迫于外界的一些压力而做出的调整?
吉晓辉:我们起初的方案就是最多发行8亿股再融资。市场上推算的400亿的融资规模是按照之前浦发银行的股票价格推算的,但是根据年报,我们将分配利润,除权之后浦发银行的股票价格会有所下降,而且融资规模也没有达到10亿股,因此此前市场上的猜测都是没有根据的。
新京报:有传言称证监会开始调查浦发银行增发泄密事件,是否有此事?
吉晓辉: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之前传言的那个融资400亿的方案,不存在信息泄露的问题。浦发银行的扩张是稳健的,不会过度扩张。
次贷危机考验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新京报:去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影响了全球的金融业,对浦发银行有多大的影响?
吉晓辉:对浦发没有多少影响,浦发没有这方面的业务。我们自己的外汇资金平衡都要花点力气,没有多余资金去投资美国次贷产品。
新京报: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业有何借鉴意义,你对资产证券化怎么看?
吉晓辉:美国的次贷产品就是通过几次证券化不停地打包,中资银行买一个产品,要看清楚证券化的包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风险控制和定价就是要把这个包解开来,评估其中的风险和收益,这就是考验中资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新京报:目前浦发和花旗的合作进行得如何?目前花旗持有浦发银行股份仅有3.78%,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监管层不得超过20%的规定,而且低于其他几家商业银行中外方持股比例在10%的平均水平,花旗是否会在近期增持浦发?
吉晓辉:双方现有合作很好,进一步发展还在探讨当中,这要看花旗高层调整之后的策略。之前承诺过他们的持股比例可达到19.9%,目前我们还是同意这个承诺。
银行引进理财产品应更加谨慎
新京报:年初,包括浦发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你认为银行在其中是否有责任?
吉晓辉:从银行角度看,在推荐产品时应该将风险提示清楚,结构性产品在国际上是很成熟的,但中国有中国的现状,因此银行在引进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应该更加谨慎,将合适的产品卖给适合的投资者。
链接
吉晓辉:1955年出生于江苏,曾任中国
工商银行多家分行行长,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在出任浦发银行董事长之前,吉晓辉是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政府金融办公室主任。
作者:苏曼丽 新京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