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以《出口美国遇冷义乌瞄向中东调查》为题,对美国次贷危机、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对我国小商品进出口行业的不利影响进行了报道。
昨日,上海美国商会向《每日经济新闻》发来回应性文章称,该商会的最新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在华经营的外商独资和外商合资制造型受访企业认为,中国正在失去其作为制造基地的竞争优势,两成受访企业已有明确的计划将部分运营由中国转移至越南和印度。
成本上升 运营标准落后
研究发现,54%的受访公司认为中国对比其它低成本国家正失去其竞争力。70%受访公司认为竞争力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而52%的公司指向工资成本上升。白领经理和蓝领职工工资分别上涨了9.1%和7.6%。33%受访公司认为另一个导致中国失去竞争力的原因是员工流失。成本上涨的同时,中国在很多运营方面仍落后于国际标准,尤其在物流基础设施、贸易环境、技术可获性、管理能力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
运营管理则是一个因素。研究发现四分之三的公司在中国的运营缺乏最佳实践,这包括整合出口平台及如何迈进国内市场。受访公司认为在中国有很多最佳实践未得到完全应用,只有11%的公司应用了规划整合系统,如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简称ERP) 软件和物料需求规划(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简称MRP)。而只有7%完全应用存量分析计算工具和流程,4%的公司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上运用最佳实践。
两成公司欲转至越南印度
近20%的受访公司表明他们已有明确计划将部分运营由中国转移至其它国家。在表明运营转移意向的公司中,88%的公司指出他们曾经因为廉价的工资成本而选择中国,但如今其它国家更低廉的工资成本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使得中国的吸引力日益受到威胁。63%有意迁离中国的公司将越南作为替代中国的最佳选择,37%的公司则倾向于印度。
当要求所有受访公司以中国为基准,将其它备选国家同中国进行比较时,其它国家的工资成本被列为最大的优势,平均获得了3.7分,这意味着中国作为廉价劳动力资源地的光环已经渐渐褪去。但是在市场潜力和基础设施方面,越南和印度等备选国家还是落后于中国。
研究表示,大部分公司将留在中国。报告称,尽管中国制造业成本上涨,但是83%的制造商还是选择继续其在中国的运营。78%的受访公司表明中国庞大的市场是他们欲维持现状的原因,而39%的公司由于考虑到运营转移所带来的供应链重组成本,而决意继续驻足中国。
部分小商品出口面临考验
昨天,最新一期“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发布。本周价格总指数为101.2点,微幅下调。其中,场内直接交易价格指数、出口交易价格指数小幅回落。一些外向度较高的装饰工艺、珠宝首饰、普通玩具等行业的成交气氛持续升温。
不过,受到成本、质量等因素影响,上述小商品的出口依然面临着系列考验。
本期,普通玩具本周价格指数为100.05点,持续上涨;珠宝首饰本周价格指数稳步上行。 邹品娥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