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全面实施战略转型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是一个经济、资源全球化条件下的必然过程。
中国铝业公司要发展,必须走出国门与世界顶级公司合作。2007年,中铝公司着眼于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的战略定位,把主业调整为铝土矿采选,铝冶炼、加工及贸易;稀有稀土金属矿采选,稀有稀土金属冶炼、加工及贸易;铜及其他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及贸易;相关工程技术服务。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公司上下对国际化多金属的战略定位更加明晰。国际化,就是产业布局要在全球范围内通盘考虑。多金属,就是业务领域由铝向铜、稀有稀土和其他有色金属拓展。向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发展,就是重点开发优势矿产资源,使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配置,成为拥有采、选、冶、加产业链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公司,成为拥有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国际化经营的管理模式、国际资本市场运作能力的跨国经营公司,成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使中铝公司成长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流跨国公司,在公司成立后的短短几年内,我们先后在全球铝土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如澳大利亚、越南、几内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开发工作,在南美、中国周边国家等铜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了海外铜矿的开发工作,部分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
立足全球资源,按国际通用规则参与国际竞争
矿产资源分布的差异性、不均衡性,使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产业分工和国际化经营,使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寻找最经济的一体化投资策略和经营策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品、金融、服务是全球的,同样资源也是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到资源和能源富集的地区去发展,用全球的资源来服务于全球的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中铝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可持续盈利,必须要走到国际上去,和顶级的国际大公司一起做矿业资源方面的开发。2008年2月1日,中铝公司联合美国铝业公司获得了世界排名第三位的力拓公司12%的股份。这是中铝公司历史上及中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投资,也是全球交易金额最大的股票交易项目,交易额约140.5亿美元。此次战略投资显示了中铝公司实施国际化多金属发展战略,积极适应行业格局快速变化的决心,标志着中铝公司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步伐。
中铝公司此次收购力拓部分股权,整体运作中完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国际游戏规则。公司准确运用国际通用的商业技巧进行操作的能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收购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主动知会了英国、澳洲政府及监管机构,自愿性地向澳洲外商投资审批委员会递交了报告,及时表达了友善、多赢的本意。收购成功后及时向投资者和公众介绍情况,按国际资本市场的通行做法提高了收购的透明度,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尊重。
虽然收购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总结和完善之处。通过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我们深切体会到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运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当地市场的法律法规及市场惯例。
中国企业开始到海外投资的历史不长,人才和经验都高度匮乏,特别是本次收购力拓部分股权,其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聘请世界顶级的财务、法律乃至媒体顾问、会计师、税务师等,协助我方尽快进入角色,完全按照国际惯例行事,为项目的顺利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积极探索参与国际竞争的新途径
向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迈进,中铝公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企业越发展,面临的竞争对手就越强大。国际化大公司不仅规模强大,而且在管理机制、运营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要成为国际化多金属公司,必须面对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公司经营范围和业务领域的拓展,必然要求管理架构和管理流程作出相应变革,必然要求内部产业要素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必然要求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人力资源开发、公司文化融合等各个方面的创新,以适应战略需要。
向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迈进,我们要加快战略转型,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生产经营由注重单一金属产品向兼顾多种金属产品转变,二是发展区域由注重国内发展向兼顾海外发展转变,三是发展方式由注重投资开发向兼顾资本运作转变,四是运营管理由注重单一业务板块前后衔接向兼顾各业务板块协调互动转变。
向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迈进,我们将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上探索新思路,开辟新途径,实践新方法。二是在研究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的特性方面取得突破,探索管理思路、模式和架构,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三是在推进海外开发重点项目上取得突破,探索合作方式,创新管理流程,培养出一支既有国际化眼光、战略思维能力和企划能力,又有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后备人才队伍。四是在争取各方支持优化发展环境上取得突破,争取合作伙伴和项目所在地社区的支持,争取证券市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支持,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和谐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