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铮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对我国对外贸易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刚刚过去的五年,我国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8509.9亿美元,2007年则达到2.17万亿美元,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
进出口贸易格局的变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表现,也隐含着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信息。
从根本上说,出口和进口反映外需和内需的状况。我国外贸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全球经济快速上升的“黄金五年”,也受惠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大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出口才能保证每年25%以上的增速。
由于受世界经济放缓、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美国次贷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今年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成为影响外贸形势最大的不确定性之一。从2007年情况来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发达国家的影响要超过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在外需变化的环境中确保出口平稳增长,优化出口结构,拓展出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成为今年外贸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
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进口增速加快,尤其是初级产品进口加速,这说明国内需求继续增加。长期以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往往被忽略。但应该看到,进口商品中的初级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内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工业制成品中的机械设备等商品是国内制造业发展和升级的重要补充。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粮食、能源和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上涨周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进口输入通胀,从而推高国内商品价格。由此看来,进口不仅是外贸的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在目前形势下,进口量与价的关系,部分反映出国内需求与通胀水平的关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利用外资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稳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限制和禁止高耗能、高排放和部分资源性外资项目。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继续推进自贸区谈判,维护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从产业布局到地区布局,从投资方式到贸易秩序,这些无不是对外开放从量向质的转变,从数量增长向结构优化的提高。
分析人士指出,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需加快外贸体制转轨,完善并优化进出口管理,切实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外贸易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自身也应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