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璐
当地时间3月6日,备受次按危机困扰的花旗集团公布了一系列自救措施,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将其2000亿美元抵押贷款组合的规模减小20%,约450亿美元,以筹措用于其他目的的资金;而且每年还将节约支出2亿美元。
花旗是美国第四大抵押贷款机构,2007年的房贷规模为1980亿美元。花旗在上一年度第四季的损失高达98.3亿美元,主要与抵押贷款业务有关。根据其第四季报,截至2007年底,花旗账面上有1500亿美元的第一抵押贷款(first mortgage)和630亿美元的第二抵押贷款(second mortgage)。
缩减20%按揭业务
花旗宣布在未来12个月中,将缩减450亿美元的美国房屋抵押贷款业务,在2007年12月的水平上减少20%,而且明年将削减投资组合中50%的新增贷款。
作为措施之一,花旗将改善其美国房屋按揭业务的运作效率和策略。花旗还计划将旗下房屋净值贷款部门Citi Home Equity和次优抵押贷款部门Citi Residential Lending,整合进当前的花旗抵押贷款公司(Citi Mortgage)。
此外,花旗还将整合集团的中层机构和某些重要地区的第一抵押贷款和第二抵押贷款,整合面对顾客的销售渠道,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减少约2亿美元的开支。
今年1月,花旗集团已经决定整合其消费者和资本市场部门的抵押贷款和证券化业务,试图简化业务、减少抵押贷款的风险并提高风险管理。花旗抵押贷款公司主席贝克曼(Bill Beckmann)说,将通过减少不可出售抵押贷款的数额,削减这个部门的总持有份额。
“花旗的首席执行官潘伟迪(Vikram Pandit)期望,这些措施将会创造一个重视顾客并带来高增值潜力的简单新型组织,”贝克曼说,“同时,这些措施也使我们更好地管理那些能创造回报的资本。”
花旗方面透露,将通过以下几项措施改善其业务状况:
其一,降低投资组合里的借贷比例并减少信贷风险。花旗抵押贷款公司计划不迟于第三季,将其90%的房屋贷款售予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贷美,或者打包成证券,而2007年该比例为65%。
这一措施有助减小花旗的资产负债表所面临的压力,而且对于花旗持有资金额的要求将下降。不过也会使花旗在竞争对手从次级债等领域发现更好的价格时,只能关注最安全类型的抵押贷款。
其二,将所有美国房屋抵押业务整合于花旗抵押贷款公司旗下。整合后的花旗抵押贷款公司将推出一整套包括统一价格、业务操作,以及销售组织的措施,同时所有美国房屋抵押贷款的业务都会由花旗集团内部相同的财务总监、信贷主管、人力资源主管来管理,花旗希望这一整合措施有助于及时得到市场和经济运行状况的反馈。
可能出售非核心事业
目前美国不少银行已经停止,或者减少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和房屋净值贷款,不过花旗表示,将进一步提高贷款门槛,还是会继续提供上述两种。
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潘伟迪(Vikram Pandit)表示,为了提高公司资本金,有可能出售部分非核心事业。花旗在次按中身受重伤,从2007年12月到2008年1月,已经向外部投资人融资300多亿美元。
花旗的核心事业包括信用卡、财富管理、交易处理、投资银行、交易和美国零售银行。此外,亚洲、拉丁美洲和东欧地区的非银行消费金融事业以及零售银行,也被视为核心事业。
美国的房地产状况持续恶化,根据美国全国地产商会的数据,美国的二手房屋销售在1月份无升跌,但上季按揭断供比例上升至0.83%的新高,其中40%是房贷。
美联储最新发布的经济报告褐皮书(Beige Book)也显示,今年以来美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放缓,促使市场预期美联储在3月18日的会议将再度调低联邦基金利率0.75%至2.25%的几率升高。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日前也暗示,美联储可能继续降息。
英国研究机构lombard street Research向本报记者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美联储为了挽救房贷者的政策在1月份起到了一些作用。不过该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Charles Dumas表示,美联储的低息政策也使美元进一步贬值、产生更严重的通胀,以及降低实际收入增长。
褐皮书认为,住房市场持续疲软影响了个人消费开支和企业投资。美国零售业整体状况不佳,多数地区报告零售业弱于预期。由于个人消费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达七成,因此经济学家担心,零售业持续走软加大了经济衰退风险。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