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 全国持续暴雪影响经济几何 > 灾后重建相关新闻

葛剑雄看雪灾:同样的灾难不同的结果

  同样的灾难,不同的结果

  葛剑雄

  今年以来中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出现的大范围持续雨雪低温创造了多项纪录,有的是数十年或百年一遇,有的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极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国家气象局发言人肯定这属于异常气候,并且说都在意料之中。但气象局长坦承,对此次连续发生四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没有事先料到,对后面可能出现的灾害缺乏足够的估计。

  都是全球变暖惹的祸吗

  无论是人类活动,还是地球本身的作用,都不一定直接地、即时地反映在气候变化上,都有一个累积的转换的过程。今天在中国出现的冰雪灾害,或许是多少年前、其他地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结果,也可能是地球甚至宇宙间某种目前还不为科学家所知的因素所致。

  这次异常气候过程及形成的灾害的根源在哪里呢?几乎众口一词,是全球变暖引起的。由于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未来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在变暖,将这一阶段中的异常气候归结于全球变暖当然没有错。但就具体原因而言,就没有那么简单。例如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就认为,中国这次雪灾与全球变暖无关,而是拉尼娜现象的结果,几十年就会出现一次,以前也出现过。尽管这一说法尚未得到多数科学家的认可,但他的思路还是值得重视的。因为即使全球变暖的总趋势已成定局,也不等于不存在其他在短期间或局部地区影响气候变化的其他因素。例如,上世纪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一次爆发就曾使当年北半球冬天变得寒冷。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都会引起大范围的气候异常,而这两种现象在全球变暖前就已存在,它们与全球变暖的关系如何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就拿去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协调委员会的报告的结论来说,正式的说法是气候变暖“非常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非正式的解释是“非常可能”相当于90%,那么也还有10%是人类以外的活动引起的,其中主要应该是地球本身的变化。可以肯定,这个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在全球每个角落或一年365天中都是平均分配的。要是地球本身的因素在某一区域或某一段时间内集中释放出来,那就完全可能成为90%,甚至100%。正因为如此,在变暖的过程中会出现剧烈的气候变化,在局部区域或阶段气温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和异常气候,甚至反而变冷。

  当然,如果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没有那么大,或者变暖不是唯一的可能(至今仍有一部分科学家持此观点,我也赞成),那就更加复杂。实际上,人类对自然变迁的规律还知之不多,有很多现象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还无法作出合理解释。例如,在媒体上一度报道得不少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并不是始终在扩大的,也未必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成比例关系。在以往几年间,曾经意外出现过大幅度的缩小,其原因谁都说不明白。

  中长期的天气预报至今仍是世界性的难题,所以科学家在预测全球变暖的趋势时,只能给出一个幅度很大的估计。尽管预料会出现异常气候或某方面的剧烈变化,但要预测出现哪种异常气候,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几乎没有可能,更不用说精确预报。就像最近气象局长所说,“当前技术水平难对一周以后的天气作出肯定的预报”。

  无论是人类活动,还是地球本身的作用,都不一定直接地、即时地反映在气候变化上,都有一个累积的转换的过程。今天在中国出现的冰雪灾害,或许是多少年前、其他地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结果,也可能是地球甚至宇宙间某种目前还不为科学家所知的因素所致。这些难题不攻克,就不可能对气候变化作出精确及时的预报。

  至于有人怀疑这次冰雪灾害与三峡水库的形成有关,至少目前尚未发现可靠的证据。三峡的蓄水量固然很大,能与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现象引发温度变化的太平洋海水比吗?能积蓄那么大的能量吗?

  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类似气候灾害,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无论是对“全球变暖”,还是地球本身哪怕是只有百分之几的因素,都必须继续进行深入研究,而不是简单地将“全球变暖”当作包罗万象的答案。

  同样的灾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后果

  (抽言)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资源、技术和设施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一旦达不到要求或失去,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这次冰雪灾害尽管相当严重,有的地方是数十年一遇,甚至是一百年一遇,却并非史无前例。我国大多数地方的气象观测记录不足百年,有些“百年一遇”是一种概率性的估计,并非实际记录。就单项记录而言,如最低气温、降雪量、积雪厚度、持续时间等,在历史上都曾出现过。从长时段的气候变化来看,都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翻开中国的史籍,“大雨雪”(“雨”是动词,即现代汉语“下大雪”)、“自冬至春不绝”、“积雪盈尺”、“平地深数尺”、“商旅不行”、“樵采断绝”(打柴采集无法进行)、“冻馁死者(冻死或饿死的)以万计”之类的记载屡见不鲜。例如,《春秋•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正月,雨,木冰”,就是农历正月发生在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一次严重的冻雨。又如,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多冻死”;元鼎三年(前114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关东十余郡人相食”。从《汉书》开始设置的《五行志》、《灾异志》一般都有大雪和雪灾的记录。与那些灾害造成的生命损失相比,这次雪灾显得微不足道。

  但是为什么这次雪灾会造成那么大的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呢?

  首先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参照体系不同了。在专制的等级社会,底层民众的生命贱如蚁蝼,加上因饥寒而死的现象始终存在,人们对这类灾害习以为常,只有危害到社会的上中层时,或灾情特别严重时才会得到记载。而今天,人类平等、珍惜生命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维护每个人的生存权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民众不会再满足于不冻死饿死,不仅要求基本的物质生活,还要有必要的精神生活,如要能在春节前回家过年,保持通讯联系,用上电、水,看电视“春晚”,燃放烟花爆竹,走亲访友。

  其次,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资源、技术和设施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一旦达不到要求或失去,就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在还没有电力供应的时候,再大的雪灾也影响不了照明、供热、动力。在铁路没有电气化以前,只要轨道和道岔不冻结,蒸汽机车或内燃机车就能通行;而电气化铁路一旦断了电,就全线瘫痪。以往一家电厂供应一片,出了故障或断了线影响有限,修复不难;现在却实行区域联网,或通过国家电网进行全国调度,关键的线路或枢纽中断,就会影响一省或数省,恢复也不容易。在基本没有个人电话的时代,电讯是否畅通只影响公务或紧急联系;而在固话、手机都已普及的情况下,线路不通、基站失效就会影响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再则,由于这些年总的说来冬天偏暖,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严寒、大雪、冰冻、持续低温离人们的记忆越来越远,二三十岁的人毫无亲身经验。而去年12月南方气温普遍偏高,更使人们产生了又一个暖冬的错觉。就是经历过数十年一遇异常气候的人,大多也淡忘了。其实像我们这些六十多岁的人都应该记得,以往江南的冬天曾经滴水成冰,连砚台上的墨水和用过的毛笔都会冻住,挂在屋里的湿毛巾成为一个硬片,尽管脚炉、手炉、热水袋、棉鞋、棉手套都用上,手指、脚趾上生冻疮还是免不了。1980年冬天上海还有不少居民因自来水管(包括在朝北的室内的)冻裂而临时断水。

  正因为如此,同样的雪灾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面对异常气候和由此造成的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

  很多更严重的灾害出现在完全没有工业化、人口更加稀少的古代,难道那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现在还大?资源消耗比现在还多?环境污染比现在还厉害?

  有人认为人类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因为这是人类没有善待自然的结果。从总体上说,这没有错,但要具体分析。

  的确,人类应该善待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尽可能少改变(实际是程度不同的破坏)或影响环境,尽可能少消耗资源,尽可能减少污染或废弃物。无论全球变暖是否是必然趋势,无论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无论自然界还有多少未解之谜,这样做总是有利无害的。而且,无论如何,人类以往的活动加剧了气候的变化,使异常气候更加频繁和严重。

  不过,就不同时期或发展阶段的不同人群而言,无论是道义上的或具体的责任,都是有区别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变迁的影响是积累起来的,是全球范围相互影响的。例如,发达国家以往产生的温室气体和造成的污染会使今天或明天的环境受害,完全可能波及从未产生过温室气体和保持着原始环境的不发达地区;人均排放温室气体量并不高的中国,必须承受排放量远比中国人均高的其他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后果并不与某一地区、某一人群以往的行为存在直接关系。营养过度、饮食过量的人必须反省过去的行为,并采取切实措施;而营养不良、难免饥馑的人只需要了解前车之鉴,却不应该就此节食。

  何况一味反省并不能感动自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来就是互动的,要是人类放弃自身的努力,不用说与自然和谐相处,连人类本身都不可能产生。至于因为遭遇这次冰冻雪灾,就认为“后天”就在眼前,或者认为明年或未来肯定会出现更大的灾害,甚至认为人类已面临万劫不复的局面,如果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很多更严重的灾害出现在完全没有工业化、人口更加稀少的古代,难道那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现在还大?资源消耗比现在还多?环境污染比现在还厉害?

  其实在反省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探索自然的奥秘,了解自然环境演变的规律。例如,对直接引发这次异常气候的拉尼娜现象,对它形成和演变的规律,人类的了解还相当有限,更无法作出准确的预测和预报。在人类还没有能力消除自然灾害或改变异常气候的情况下,能否作出准确预报,结果就大不相同。

  应该承认,从政府主管部门到普通民众,都还缺乏应对异常气候和灾害的经验。即使在现有条件下,这次造成的灾情,并非完全不可避免的。当第一次灾情出现时,很少有人想到,更严重的灾情还在后面,而是心存侥幸,以为已经万事大吉,没有及时启动可以采取的措施。南方地区大多数政府官员、管理人员既缺乏亲身经验,又没有事先制定或演习过应急措施,只能坐待上级的指示或外界的救援。

  还应该承认,社会组织能力的薄弱,信息发布不及时、无权威甚至相互矛盾,组织性和公德性的不足,都加剧了灾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即使某一大城市或交通枢纽对外的交通全部断绝,如果信息发布及时而准确,指挥得当而果断,民众能充分动员且有效组织,旅客能服从调度又相互照顾,就不会发生伤亡事故,也不至于出现人流盲目移动。

  葛剑雄:著名历史学家,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