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前首富张茵在两会上强烈呼吁修改《劳动合同法》,删除其中有关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条款。她态度坚决,连续约见媒体,一再表达强硬立场。围绕张茵剽悍的言论,拥护者和反对者云集,形成的论战已呈白热化。
历史地看,在两会平台上展开的本轮辩论是有渊源的。它延续的是华为公司裁员事件的脉络。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夕的这场风波中,由于工会有倾向性地迅速介入,并基于劳方权益向华为等企业施压,资方真实的吁求没有得到充分展开。而这次,凭借张茵的主动谋划,资方对新法的最初质疑又重新聚集起来,并竭力发酵,强化了表达的范围和程度,促使反对《劳动合同法》的舆论规模跃升至最高峰。
随着越来越多的委员代表、政府部门或工团组织卷入论战,新法的捍卫者和反对者都以同样激烈的批判来评说对方。捍卫者认为对方误解了法律的好意,反对者则对此不屑一顾。广东省总工会的新闻发布会指责道:张茵等企业老板对新法的看法其实并非是“误读”,而是“责难”。其实,这一观点不无道理。评估这场新的论战,需要一种超脱的解读姿态,纠缠在《劳动合同法》本身的优劣上是不够的。这已不是新法是否优质的问题,而是要不要新法的问题。
必须要承认,张茵与她的反对者不存在辩论的共有原则,他们所秉持的立场是有落差的。所谓“误读论”只是捍卫者一厢情愿的理解。相较于零散的雇工,资方所拥有的律师团足以极其精细地“肢解”《劳动合同法》,让企业家清晰了解全部的利弊。“无固定期限合同”并非“铁饭碗”,企业用工不会因实践新法而大幅提高,投资环境和就业也不会受到影响……这些捍卫者认为资方容易“误读”的主要部分,资方恐怕一清二楚。因而,对张茵们宣扬新法的利益,希望对话,试图以此转变他们的立场很可能是无效的。
张茵作为资方激进的代言人,只会根据自身的用意,假装无视新法中有价值的东西,而执着地“咬定”预设的目的,做最顽强的宣告和游说。对张茵们而言,《劳动合同法》并非仅是要追加劳保等支出那么简单,新法实际上从内部切断了张茵们调整用工格局的权力,并迫使他们向政府让渡这一权力。《劳动合同法》意在重建(官方用语是“规范”)劳资关系,张茵们希望的则是维系原貌。对新法真正的理解加重了张茵们在这方面的担忧,恐惧让他们选择除了协商之外的最后一个立场,那就是反对,反对。
尽管张茵反复陈述,希望将反对立场与自己企业的现实联系在一起,但这丝毫不影响她背后的论说逻辑。这种逻辑寓示了新型的资方认知,亦即:企业的发展除了援引政策的扶持,在其强大之后,还需直接对立法和法律变更予以影响。如果法律环境变化,自身又不愿或不能变,那么就反过来克制法律,以反对的实力换取发展的空间。当公众舆论的大部分焦点集中在如何劝解张茵相信新法的好处时,而张茵想到的是整个法律可被扭转的可能。由此,不是张茵误解了法律,而是公众误读了张茵。
张茵并未迷路,她清楚地知晓反对立场指向哪里。劳动保障部的表态看似断绝新法短期内修改的可能性,但从远期看,“软化”新法的希望依旧没有消失。国情约束下的新法律,各省要制订它的实施细则,更繁琐的司法解释也会后续出台,司法判例指引的审判方向感等。诸如此类的可能充满戏剧性。而在两会这一最高等级的场域下,扬声反对,舆论纷纭,游说选择了最佳的“窗口期”和上乘的平台。即使从任何一方的意愿看,各自“理想中”的《劳动合同法》都没有取得最后的、最确凿的胜利,但张茵们辅以剽悍的举动,已突破了对新法的齐声颂扬。
一部暗含了补偿和怨恨的新法,正经受撕裂的阵痛,被朝着相反的方向拉扯:劳工于谨慎的欢呼中夹带着犹疑,号召同人聚集法律的屋檐下,而另外的人却因忧愁而筹划着一场告别。哪一方都不愿主动撤退。那些不满被论战的火光所照亮,抗衡会是允诺的新开端吗?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