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并未像中国汽车业那样靠普遍合资来谋求发展,它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它的发展借助了外资的力量,但它并没有完全依靠外资,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研发和管理能力,无论是与外资合作或合资,始终坚守自己的品牌。
坚持引进外资但不完全依靠外资
同诸多装备制造业一样,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全面发展也是从改革开放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始的,国外技术在整个行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促进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没有当初行业的开放,就没有工程机械行业的今天,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行业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程机械技术非常落后,行业发展缓慢。直到1985年,当时的国家机械工业部专门成立了一个联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办公室,当时称为卡特彼勒技术办公室,组织国内12家企业参加,并出台了一揽子引进计划。这个当时国家的重点引进项目,实际上就是把获得许可的成套技术分配给12家企业进行消化吸收,这些技术包括卡特彼勒的推土机、装载机及关键零部件等技术。
尽管当初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给中国的大部分是70年代即将淘汰的技术,但对中国企业来说起点还是比较高,消化起来的难度比较大。这个合同大约执行了10年,在统一组织消化吸收过程中,各企业分别在不同领域都得到了提高。“虽然国外技术在行业成长中的贡献率很高,但完全依靠国外是没有前途的。”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韩学松说:“工程机械行业从发展之初就注意对自有品牌的保护,到目前为止,中国工程机械类产品没有完全打国外牌子的,也很少给国外做贴牌的。”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拥有了徐工集团、
柳工集团、
中联重科、三一集团、
山河智能、厦工集团、合力叉车集团、
山推股份公司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大型企业,这些优秀企业近几年每年都以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更高的速度发展。韩学松和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等人认为,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从过去的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转变到现在的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为主,并开始向原始创新迈进,正在由“内需型”向“国际型”,由“规模增长”向“核心能力”增长,由“产品”向“品牌”转轨。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唐修国说:“中国工程机械业不走合资之路也能在国际上竞争。”
“不普遍合资也可以在国际上竞争”
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走合资之路,单靠自身,中国的民族企业很难做大做强。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工程机械企业都有一种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些企业家身上都有一种强烈的不服输精神。詹纯新说:“工程机械行业有一批执着、坚毅的企业家群体,我们远比国外同行付出的多。我们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要做得比外国人好。我们首先把外国品牌挤出去,然后再把中国的产品打到外国人的门口。”
三一重工执行总裁易小刚说:“三一取得今天的成绩,靠的是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人并不是只有劳动力优势。我们从不说自己不行。我们不是打价格牌,而是技术牌,是用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抢占市场。”
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是在政策上没有保护伞、完全靠市场、靠竞争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先天的免疫力和竞争力。王民说:“这个行业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是在竞争的环境中发展的,从一开始就没有保护,全面放开,外资、内资、独资、合资、国企、民营一起上,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大家始终有危机感,锻炼了一大批经营者、企业家。”
再看汽车,这个行业一开始就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护,放开之后,大多数企业又采取了合资的方式求得生存和发展,即“用市场换技术”。工程机械业的企业家和专家们说,这个思路虽然没有错,但实际效果却并不好,占市场主体和主流的是外国品牌,自主品牌屈指可数,且处于非主流的低档次位置,“没有换来市场只换来了收入”。
在工程机械领域,挖掘机走的就是一条类似汽车工业的路子。日本的小松和日立、美国的卡特彼勒、韩国的斗山和现代等外商通过合资控制了国内主要生产厂商,挖掘机市场近几年来约80%的份额被外资品牌占领。这是中国工程机械业一个沉痛的教训,中联重科总工程师王春阳说:“简单地以技术换市场不可取,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同时要坚持国际交流。”
企业家和专家们指出,外资进入中国的主要意图有三个:一是利用中国低廉的生产要素和优惠的政策条件,降低成本,追求高额利润;二是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占领、控制国际市场;三是培育中国市场,最终占领、控制中国市场。从目前国外工程机械企业在华的合资案件中可以总结出外方的两条原则:第一,必须控股;第二,掌握销售权和采购权,让利润转移;而在接下来的合作中,他们往往不允许控股企业即中方企业有独立的技术能力。
国际合作是一个好途径
在工程机械行业,不普遍合资并不是完全排斥合资。实际上,工程机械行业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下并非完全排斥合资,目前合资的企业较大的有山东山工机械公司与美国卡特彼勒合资,徐工集团一下属企业与卡特彼勒合资等。此外,美国的卡特彼勒、日本的小松和日立、韩国的现代和斗山等在中国都有独资企业。王民认为,在当下与国际合作,是中国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与外资合作,可以取得在购进国外零部件、招揽国际人才、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等方面一系列的优势,徐工一直在探索通向国际化企业的渠道,所以徐工正在进行与凯雷的合作,但徐工应该拥有控制权、控股权。
相比合资,工程机械行业更看好与国外进行合作,尤其是技术合作。中联重科在它的自主创新理念中提出,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即“高位嫁接,二次创新”。詹纯新说,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自主创新中,既不可闭门造车,也不能完全依靠“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需要正确处理引进与吸收的关系。他们通过在英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立研发分支机构和科技信息网络,把国外同行专家“请进来”等方式,把握国际技术发展动向,增强二次创新的前瞻性。三一集团、山河智能等企业都常年聘请外国专家参与研发和产品设计。
同时,业内专家和企业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与美、日、德等工程机械强国相比,无论是企业的规模、实力,还是品牌的影响力和研发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韩学松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与世界同行业强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差15到20年的水平,特别是在耐久性、可靠性和产品性能上差距比较大。我们出口基本在中低档水平。但引进和合作可以缩短赶超国外的时间。”
在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的快速成长壮大后,他们已经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国际市场中,他们开始和已经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业内认为,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按此速度发展,到2010年中国市场需求只有全国产能的一半,开拓国际市场已经成为这些企业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路径。
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装备制造业是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和创新水平的标志性、代表性产业,此外,它还关系到国家的军事和安全,因为这些工厂在和平时期生产民用产品,在战争时期可以立即转化为生产军工产品。企业家和专家们呼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必须走以我为主、自主创新为主、以合资合作为辅的发展道路。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