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压力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单一工具无法奏效,政府将继续“组合拳”:政府能不能很快抑制物价上涨?这取决于物价上涨的推动因素中哪些是政府可以控制的。目前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短期的雪灾因素。
雪灾除了造成运输中断和物资短缺外,还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这可能推高今年食品通胀压力,因为中国
农产品价格上涨历来都是供给冲击造成的,需求增长一直十分平稳,但供给波动性较大,一旦减产就会造成价格上涨。
二、美元贬值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因素:自2007年开始的本轮通胀具有全球性,归根结底在于:美元贬值向全球输入通胀。本轮大宗商品与农产品的通胀与美元贬值完全同步开始。过去5年,美元名义有效汇率贬值了35%,而同期反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CRB价格指数上涨了100%(包含能源)和118%(不包含能源),反映全球农产品/粮食价格的标普高盛农产品指数上涨了152%。
美元贬值对于新兴市场带来的通胀压力最为明显,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主要发展中国家近期通胀压力都不断高涨,这是因为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较高(消费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是食品),其CPI中食品的权重比较高,而且新兴市场普遍还有较大的建设投资需求,因此农产品通胀和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带给新兴市场的通胀压力显著大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在美元反弹以前,这一输入型通胀压力不会消失。
三、中国自身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价格上升带来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
四、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成为货币政策的最大桎梏,造成持续多年的货币扩张和流动性过剩。
以上四个因素中,政府能够控制的只有汇率和要素价格,却无法控制雪灾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美元贬值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因此,通胀压力在一段时间内还将高企。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受灾害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又在美元加速贬值下高涨,通胀压力将保持高位,且鉴于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政府不大可能采取一次性升值的措施,因此,应对通胀压力无法依靠单一政策,而会继续采取“紧货币,宽财政”的组合拳,行政限价还将继续、将加大补贴农业生产和补贴城市低收入者,人民币亦加快升值。鉴于目前的高通胀压力以及大量央票和国债正回购将在3月到期,央行本月可能加息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作者单位:中金公司)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