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大部制”机构改革方案的面纱已经揭下,出乎事前许多专家的猜测和预料,铁道部没能和原有的交通部、中国民航总局整合在一起,依然继续单独保留。
或许这便是现实的复杂性和神秘性所在,当一个答案揭晓的时候,另一个谜面不待喘息已扑面而来。
大交通运输部呼之欲出,而作为交通运输最重要组成部分的铁路,却被排除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外。铁道部的大名与交通运输部并列出现在国务院部委清单之上,这个集建设、运营、监管甚至安全、司法于一身的政企联合体,超然置身于大部制改革的浪潮之外,以至于媒体不得不惊呼它又一次获得了“缓期执行”的权利。“可那是为什么呢?”春晚制造的这句流行语尽管俗套,但此时它又显得如此的贴切和达意。
关于这个问题,来自铁道部的说法自然应当受到重视。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解释说,未来5年正是中国铁路的大发展时期,保留铁道部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体制优势、行政优势,加快铁路综合信息网的建设。毫无疑问,铁道部的种种“优势”令人瞩目。在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那里,这样的部门优势再一次得到了肯定。他说:“中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实践证明,我国铁路现有体制仍有生命力,是有优势的。”由此看来,铁道部的被保留乃是种种“优势”力挺的结果。
遗憾的是,在审议机构改革方案的代表委员们那里,这样的解读并没有得到普遍呼应,所谓“体制优势”恰恰被当作“体制弊端”遭到炮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孔栋认为,“严格说国务院内不能有企业,所以铁道部这次没并入也能理解”。在人们看来,铁道部连最基础的政企分开的改革都还没有到位,那么以一个疑似企业的身份,是没有资格进入大运输部的。其实,在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今天这样一个档次的时候,讨论铁道部这种政企不分的体制到底是优势还是弊端,似乎是一桩太无趣的事情。华建敏在关于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表述得相当清楚,“考虑到我国铁路建设和管理的特殊性,保留铁道部。同时,要继续推进改革。”这种特殊性显然是指改革不到位的特殊,而非体制优越的特殊。
人们关注铁道部对机构改革的态度,是因为观念之于行动、思路之于出路将产生决定性影响。尽管没有迹象表明,铁道部是在为被保留而弹冠相庆或者沾沾自喜,但是屡屡自矜于体制优势的言谈也表明,民众对于铁道部改革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长期研究行政伦理的中国行政伦理研究会会长王伟评价说,“现在保留铁道部,不是因为铁道部作出了成绩,而是铁道部在前几年的改革中工作滞后,它应该为这次没有并入交通运输部而感到内疚。”内疚是一种很人格化的说法,对于铁道部来说,这种情感倒是更应该表现在具体的工作举措上,比如对于自身改革的大力推进。
大部制固然需要谨慎推进,但很难设想一个管不了铁路的运输部会被看作一个“大部门”,铁道部缺席此次大部制改革应当是暂时的,它最终投入大运输部的怀抱是改革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的实现,需要以铁道部的改革到位为前提,但也决不是说一定要等到铁道部从自己的“优势”梦境中自然醒来。一个时间表,一个关于铁道部自身转制、关于铁道部纳入大运输部体系的时间表,应当在被审议通过的机构改革方案中有所体现。(周东飞)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