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3月12日发布的金融运行数据显示,2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2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3.31%。其中,当月外汇各项贷款增加214亿美元,同比多增189亿美元。而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434亿元,同比少增1704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人民币贷款增速出现放缓的情况下,外汇贷款增幅却保持上升的趋势,并且其额度对国内金融市场尤其是目前实行的从紧货币政策带来了重大影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行外汇贷款高速增长的情况进行一个深层次的分析,并根据其所带来的市场效应提出相应的建议。
在从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受到央行多次上调准备金率以及发行巨额央票的影响,国内银行人民币可贷资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缺。尤其是对人民币贷款增量实行比例控制以来,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更是受到了限制。而另一方面,虽然外汇贷款审批手续较为复杂,但没有比例限制,因此,对于外汇贷款而言,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来自由决定数额,这显然为商业银行“曲线救济”企业人民币贷款供给不足提供了空间。同时,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通过外汇贷款从事相关业务以后,然后用人民币购汇进行还贷,这样企业就能从人民币升值中减少一部份贷款成本,而商业银行则可以和央行进行掉期锁定汇率风险。
另外,在中央政府对楼市调控以及紧缩货币政策后,中资银行人民币贷款业务受到了很大限制,相比之下,外资银行贷款业务则较为宽松。为了防止现有客户的流失,中资银行只能通过增加其外汇贷款来留住客户,这也是造成外汇贷款急速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美联储连续降息,美元存款利率走低,尤其是中美利率倒挂以后,美元资金成本显然要低于人民币资金成本,从而刺激了商业银行通过发放大量外汇贷款来获取更高收益。
于是,从2007年开始,外汇贷款增速连续高涨,仅2007年一年新增外汇贷款511亿美元,超过2005、2006两年新增外汇贷款总额。并且在2008年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从2008年一月份新增157亿美元以后,2月份新增额则达到214亿美元。
外汇贷款高速增长使得商业银行信贷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预期下,外汇存款出现了连续下降的趋势,而商业银行外汇贷款却屡创新高,在“一减一增”的效应下,商业银行外汇贷款资金来源无疑会发生困境。同时,笔者也担心中资商业银行在本身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再加上外汇贷款急剧扩张,会大大加剧其流动性不足的局面。此外,受到外汇贷款需求的影响,部分中资银行转向外资银行拆借外汇,拆借利率有时高达Libor+500个基点,部分中资银行是否会在此次外汇贷款扩张中沦为外资银行的“打工仔”值得关注。
外汇贷款的高速增长同时也给目前实行的货币政策带来了不确定性。开年以来,人民币信贷从紧力度大大增强,部分银行和企业均已发生资金紧缺的问题,尤其面临雪灾以及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的加深,外汇贷款客观上起到了缓冲从紧货币政策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同时,如果商业银行通过向央行购汇然后发放给企业,只要这些外汇在民间流动而不进行结汇,将会缓解央行外汇储备压力,从而为货币政策提供更大的空间。
但当前尤需警惕外汇贷款过度增加对宏观调控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2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704亿元,而外汇贷款则同比多增18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41亿,也就是说外汇贷款多增部分几乎可以覆盖人民币贷款少增部分。由此可见,外汇贷款的大幅增加已削弱了从紧货币政策的效力,如果任其发展则会给货币从紧撕开一个缺口。同时,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仍未解决,而国内外汇贷款需求的高涨无疑会更加吸引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这些游资显然会加剧流动性过剩问题,加剧资产市场价格泡沫,为过热经济火上浇油,不利于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因此,对于外汇贷款过度增长的情况,需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在合理利用外汇贷款市场发展所带来契机的前提下,减少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
针对目前国内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还比较低的情况,笔者认为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收缩一定程度的可用外汇贷款。同时,对于外资银行可以通过其境外母公司拆借外汇资金的情况,有必要对其拆借额度进行监控。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