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冀志罡:通胀将塞满谁的腰包

  文/冀志罡

  只要发生了交易,不管社会财富是否增加,政府都铁定要从中抽份子。在通胀时期,政府收入总是大幅增长,秘密就在于此

  通胀是老话题,也是新话题。说其老,是因为古往今来,通胀案例多得数也数不清;说其新,则是近十年来,各主要国家饱受通缩之苦,甚至有人断言,新技术催生的蓬勃生产力将彻底制伏通胀,使通缩成为常态。

不过,许多人忘掉了一个简单的常识,即不管生产力发展多么快,印钞票的速度都能轻而易举地追上它。

  凡通胀,根源都要到政府去找,因为任何政府都垄断着货币发行权。政府可以在很多事情上推卸责任,唯有通胀不能。政府可以把房价上涨的责任推给炒房团,可以把股市泡沫的责任推给“涨停板敢死队”,可以把次级债泡沫的责任推给贪婪的投资银行,甚至可以把农副产品涨价的责任推给小商小贩,但货币贬值的责任无论如何是推不掉的。

  虽然通胀对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破坏极大,但在短期内,却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着种种好处。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几年来企业效益最好、资产泡沫膨胀最快、物价上涨最多的一年。也是这一年,政府财政收入比上年狂增了30%多。这几件事集中地发生在同一年,并不是偶然的。

  铸币税:金山银山不如一台印钞机

  刚诞生的时候,铸币税的确是一种税。它是指古代的臣民拿着贵重金属请政府帮忙铸成货币时,政府会“克扣”一点,作为手续费,当时就称做“铸币税”。那时的政府,还没有发现通胀的奥妙。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政府决定自行铸币,将原来的明扣变为暗扣,臣民拿到政府铸造的货币,已经很难确切地知道政府到底克扣了多少。当然,由于国王过于贪婪,货币的成色越来越低。纸终于包不住火了,臣民纷纷拒绝接受国王的货币。而国王就在此时露出狰狞面目。他动用武力,强迫臣民接受,这场强买强卖游戏的最终结局通常是经济崩溃,国王自然也垮了台。

  此类故事古今中外都有发生,我们中国在大约六十年前就发生过一回。

  在现代纸币制度下,政府印钞票的工艺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再加上货币电子化的发展,今天政府要搞通货膨胀几乎没有任何物理上的障碍。只要财政部向央行定向发行国债,双方在资产负债表上各自记上一笔,无数钞票就可以立即涌进市场,政府理论上就有永远花不完的钱。对于被财政问题弄得焦头烂额的政府来说,用这种办法暂时摆脱困境是一种极难抵御的诱惑。

  在滥发纸币的同时,民间财富也源源不断地进了政府的腰包。这是最坏的掠夺。它以经济的紊乱为代价,比苛捐杂税还要坏得多。

  有鉴于此,人们发明了很多制度来约束通胀,例如央行独立。这种制度规定,央行不受行政机关干预,独立行使职权,唯一职责是保证币值的稳定。在此制度下,行政机构理论上不能要求央行扩大货币发行量,也就断了通胀的祸根。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等世界主要中央银行都奉行独立原则。

  但是,作为国家机关,央行实际上很难和政府真正分家。在宪政设计存在严重缺陷的国家,政府还是可以种种手段压央行让步。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的日本政府就施压日本银行,大幅增加货币供应,试图帮助因日元升值而受挫的出口行业,结果制造了空前的资产泡沫,为后来的“十年停滞”埋下了祸根。

  虚假的繁荣与真实的税收增长

  现代政府大都认识到一个道理,就是直接用印钞票的方式征税会令经济崩溃,无异于自杀。除了极个别情况,已经没有哪个政府会傻到用恶性通胀维护统治了。不过,恶性通胀虽不多见,“小通胀”却是司空见惯,而且还有优美的经济学方程式支持,为许多西方大国奉行了数十年。

  这些方程式,来自被许多经济学家奉若神明的凯恩斯理论,主要变量是那所谓总需求和总供给。根据这个理论,在经济不景气、失业严重的时候,只要政府制造一点小通胀,总需求和总供给就会同时增加,经济不景气就会减轻,可怕的失业也会下降。

  每当经济衰退,我们就会听到政府提出“宽松的货币政策”,把这句话翻译成大家都听得懂的话,就是“我们要来一点通货膨胀”的意思。而事实也的确证明,通胀的确能带来表面繁荣,并缓解诸如失业等问题。

  通胀带来表面繁荣的原因在于,每个人都预期到手中的货币会贬值,都急于把钱花出去,于是股市、楼市节节上升,酒楼食肆人满为患,大家都感觉生意好做了,钱容易赚了。资产增值,收入增加,每个人都很满意。

  但最满意的还是政府,因为所有交易都要纳税。买卖股票要缴印花税,买卖房屋要缴营业税,就是买本书也要缴增值税。只要发生了交易,不管社会财富是否增加,政府都铁定要从中抽份子。在通胀时期,政府收入总是大幅增长,秘密就在于此。

  所得税和财产税:挡不住的滚滚财源

  通胀的税收效应非常惊人,除了上述的交易税(或曰流转税),还包括所得税和财产税。出于公平理念,多数国家的个人所得税都实行累进制,即挣得越多边际税率越高。这样,通胀虽然提高了劳动者收入,但所得税率也同时提高了。由于通胀降低了货币购买力,因此,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很可能不升反降。

  但政府是稳赚不赔的,因为总的税率无论如何是提高了。这个奥秘很早就被经济学家发现。因此,在西方国家,通胀发生后通常政府会减个人所得税,以示公平。最近中国政府也提高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可以视为对纳税人的一点通胀补偿。

  此外,通胀还会大幅提高资产价值,且提高幅度一般远大于通胀率,这又会增加政府的财产税收入。以物业税为例。一旦通胀提高了物业的评估价值,物业税就会同比例增加。对业主来说,房屋价值只是账面财富,交给政府的却是真金白银,是净损失。再以遗产税为例,如果一个美国人在通胀期继承了一栋房子,他可能因为交不起遗产税而卖掉房子,但如果此时房价低迷,他就有更大机会保住房子。

  财产税在中国还不普遍,还不是政府的主要税源。但物业税和遗产税都在拟议当中,推出可能性很大,纳税人要明白通胀是会平白增加财产税的。

  加税能控制通胀吗

  中国今天也面临着通胀局面。虽然尚不严重,但势头很猛,不能不认真对待。股价、楼价目前都在高位,储蓄余额有近40万亿元,加上天文数字的外汇储备,控制通胀的难度着实不小。

  从最近的政策表态看,治理通胀是目前政府的头等大事。所用招数,不外以下几个:一是减投资,方法既包括加息等宏观手段,也包括审批等行政手段;二是以调控之名加税,以增加交易成本,给市场降温;三是价格管制,不仅不准垄断国企涨价,连民营企业调整价格也进行干预,这是掩耳盗铃的措施了。

  这些措施,有些对控制通胀有助,有些完全无用,而有些只会火上浇油。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收缩流动性的举措,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对控制通胀有助;加税等压缩投资的措施,则既可能有用,也可能帮倒忙。

  投资一般都涉及信贷,有扩大货币乘数的效果,但如果是投资于生产领域,也同时增加市场供给,两者相抵,对物价的实际影响是很难断言的。认为投资扩张一定造成通货膨胀是一种成见。

  另一方面,一旦投资渠道被抑制,多余的货币就要么进入消费领域,要么参与投机,两者都会恶化通胀状况,是适得其反,帮了倒忙。

  正确的政策组合,应该是收紧货币供应量的同时,在生产领域减税,用更多的产品来分流多余的货币,同时取消价格管制,允许市场自行调节。在社会生产遭受打击之际,政府的正确选择是同舟共济,而不是借机加税,增加社会负担。

(责任编辑:悲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