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环境压力大。比如北京,每天都要播报环境指数,政府也制定了每年的蓝天计划,每到年底,环保部门紧张得不得了,生怕指标落空。因此,对企业减排,政府管得特别紧。
如何解决大中城市的环境问题?目前一个流行做法就是“搬迁”,即把污染大户,比如火电厂、钢厂等迁到远离城市的某个地方,这似乎已经成为趋势。
对大中城市而言,污染源外迁的确是提高环境质量立竿见影的办法。而且,把污染重的行业从人口稠密地区迁到人口少、环境容量相对大一些的非中心地区,也有其合理性。但是,任何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如果污染源只是简单的搬家,短期内对这些大中城市的环境虽然能够见效,但是从长远看,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道理很简单,不管是大中城市,还是边远乡村,天空还是那个天空,大地还是那个大地,城市眼前的污染物暂时是看不到了,但实际上,由于它并没有消失,搞不好,一阵风又会吹回来。
而且,污染大户简单搬家的负效应还远非这些。
火电厂、钢厂等污染大户如果在大中城市,企业就被套上了环保的“紧箍咒”,不仅环保部门天天盯着,周边的市民更是几万、几十万双眼睛盯着你。因此,在这样“千夫所指”的巨大压力下,企业不管愿不愿意,都不得不注重环保,不敢随便排污,否则很难消停。
笔者去过山东一家地处城区的钢厂。这家钢厂领导就说,市民比环保部门还厉害,如果我们的排放做得不好,老百姓从厂门口经过要捂鼻子,不用环保局来,市民就会堵大门,我们对减排工作哪里敢怠慢!
的确,从近年曝光的环境污染事件看,还真没有多少是发生在中心城市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企业减排并非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足够的压力下不下决心的问题。
相反,钢厂、火电厂等污染大户搬到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如果这一地区经济再落后一点,当地政府如果再只要GDP,不考虑环境,那么企业的环保压力就会陡然下降。俗话说,人无压力轻飘飘,这话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减排,这恐怕对环境绝非好事。
所以,从全局来看,要解决环境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一方面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制约污染,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方能彻底根治污染,实现零排放。简单地让污染大户搬迁的做法,不但非治本之策,反而会延缓企业污染治理的步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