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要闻_证券频道

走向全面资产管理的中国基金业(图)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总裁 俞妙根

  引言

  1998年,国泰、南方、华夏、华安、博时等俗成“老十家”的基金公司刚成立时,封闭式基金是“当家花旦”;2001年,华安创新的成立,拉开了开放式基金的大幕,并从此主导了行业的主流。此后,全国社保和企业年金的管理虽然事实上隶属于“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但由于其投资管理人资格仍以严格的审批制的模式局部展开,因此并不具有行业普遍性。

  直到2008年春节过后,多家基金管理公司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核准批复,意味着基金公司终于有望告别公募基金“一条腿”经营的模式。

在经过10年的大发展后,中国基金公司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开始真正迈入了全面资产管理业务的新时代。

  全民理财意识的全面觉醒实际上宣告了理财黄金时代的到来。对于众多的普通投资者而言,现在最大的难题不是“要不要投资”,而是“怎么来投资”,“什么投资产品适合我”。这种朴素而真实的需求背后蕴含的正是基金业的巨大机会。有需求,推产品,良性的互动促动了基金发展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迹。

  一、现实压力和发展机遇

  高速发展的中国基金业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四个内在结构性缺陷:业务结构方面偏重于零售基金,缺失机构理财;产品结构方面明显偏重于高风险基金,中低风险基金产品太少;区域结构方面以本土产品为主,国际市场产品刚刚起步;持有人结构方面90%以上的持有人2007年进入市场,风险意识与长线投资理念不足。

  另外,还存在两大外在的结构性缺陷:市场结构方面,固定收益市场非常不发达、金融衍生工具缺乏;资金结构方面,长期性质的养老金很不充足,企业年金的投资又相对保守,这种相对保守的资产配置格局在长期内战胜通货膨胀的难度较大,同时客观上也制约了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发展。

  此外,最关键的还是制度与人的问题,中国基金业过往比较稳定快速地发展最主要是因为具有相对高标准的制度和相对高水准的人才,但从这两方面来看,目前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基金公司的利益与持有人利益一致性缺乏制度保障;二是基金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依然不尽完善;三是基金公司对人才的激励约束机制难以适应行业特点,比如人才频繁流动、核心的基金经理流失等问题。

  中国基金业在过去十年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未来仍将面临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概括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与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二是金融体系的深刻转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金融业多种经营、跨业经营及互为依托的业务模式对基金业未来发展创造巨大机遇;三是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升级,购买股票、基金等成为大众行为,理财意识显著提高;四是养老体系渐趋完善;五是海外市场的开放和拓展不断深入。

  二、从基金管理走向资产管理

  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基金业的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已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期间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尽管规模扩张速度非常之快,但业务模式的变化却相对较慢。公募基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就是基金公司业务的全部。尽管就实际业务而言,自基金管理公司2003年开始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来,直至2005年开始管理企业年金,专户理财业务已经破冰,但客户对象比较特殊,而今年才是基金公司一般性委托理财业务真正的起步年。也正是专户理财的实质性启动,最终让中国基金初步建立起了资产管理公司的初步框架。

  无论是资产管理规模,还是营业收入贡献度,目前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仍处于公募基金业务“一枝独秀”的阶段。然而,不论从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内在发展规律看,还是从国际资产管理行业的历史发展经验看,未来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广义资产管理业务将呈现“三驾马车”驱动发展的基本格局,即传统的共同基金业务、专户理财业务和境外投资管理业务。

  其中,共同基金管理业务是基金管理公司传统的业务领域,它主要是针对个人投资者的零售业务,虽然传统,但未来它仍将是资产管理业务三驾马车中最为重要和最为主要的部分。委托资产管理业务是基金管理公司业务从零售产品向机构产品的延伸,养老金是未来中国基金管理公司重要的增量业务来源。境外投资管理业务是基金管理公司业务从境内向境外的延伸,QDII只是国际业务的第一步。

  概括来说,“投资渠道多元化、投资品种更丰富、投资区域更广泛”将是基金公司从基金管理走向资产管理后的三个突出的表象特征。

  三、不断创新带来的行业机会

  在兼具规范、透明、长期等特点的公募基金为典型代表的理财产品成为众多普通投资者首选的同时,产品的雷同、投资目标的狭窄也在不断挑战,乃至制约着投资者完成最佳资产配置的目标。客户细分的不充分、经营业务的单一则让基金业在与其他金融行业如银行、证券的竞争中也受到了不少制肘。

  需求“倒逼”产生的制度突破开始显露“小荷尖尖角”。基金业的创新焦点也从最初的产品创新为主向产品创新及制度创新并行的“深水区”推进。进取但不失稳健,QDII从初步试点走向局部铺开,专户理财开闸成为去年来两个重大的制度突破。这两项不同一般的制度性开闸,为基金公司最终“升格”为全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打下了两个坚实的桩基。

  从创新的角度看,未来基金产品创新将主要呈现三大方向:一是“更细”的方向,即股票型基金内部的行业基金、风格基金和主题基金,以及债券基金内部不同久期和信用等级的产品;二是“更深”的方向,即充分利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控制和投资管理的产品;三是“更广”的方向,即国际股票基金、国际债券基金、新兴市场基金等国际化投资品种。

  在向全面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过程中,基金公司在产品等“硬件”不断更新换代的同时,一些“软环境”的改革也在悄然展开。基金公司目前对于人才的激励约束机制难以适应行业特点,这是关系到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此外,行政资源成为基金业中竞争的重要因素也凸现出市场与监管的矛盾尚存。在此背景下,行政许可项目明显减少,备案制从“形式”走向了“执行”,产品审批额度制管理与市场需求时滞造成的效率衰减正努力寻求着更佳的平衡。

  顺着上述思路,更深层次上,如跨业监管标准的逐步统一、对于“国际惯例”的重新审视,寻求更多的金融“制空权”和产品定价权等理念创新则孕育着更大的突破,赋予的是行业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战略定位变化下的产业链变迁

  基金管理公司向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定位变化,同时也引发了基金业运营模式和相关产业链的变迁。

  目前,我国的基金销售体系是以银行为主,辅之以券商代销和基金公司直销的格局。这一体系在基金业发展初期有其合理性,但随着我国基金业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基金销售渠道单一,服务较简单,办理申购和赎回较不方便,过分依赖银行等许多问题。

  中国基金销售渠道中的投资咨询服务非常欠缺。最重要的一个体现是,目前国内尚缺少独立的投资理财咨询公司这个渠道。到目前为止,取得基金销售资格的投资咨询公司仅有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1家,且因为渠道和系统建设方面的问题,也还处于起步阶段。

  从代销渠道的种类来看,国内基金代销渠道的类型还不丰富,数量也比较有限,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基金超市等渠道。虽然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和券商也已提出基金超市概念,但其还不具备美国共同基金超市的典型特征。在第三方代销渠道中,国内还缺乏保险公司、折扣经纪商、专业经纪人等渠道。

  与此同时,在纵向管理上,基金管理公司基本上倾向于进行全方位的产品设计,并将市场定位于全国市场,同时倾向于自己注册登记系统的建立。在成熟市场上较为流行的业务外包模式在中国尚不流行,中国的基金管理公司整体上表现一种“小而全”的特点,专业化分工欠缺。

  然而,从海外的发展历史来看,专业化外包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基金业的各个业务环节,大体来看将主要涉及两大业务模块:一是基金销售外包业务,专业基金销售公司将真正意义地粉墨登场;二是包括注册登记和IT系统开发的进一步外包。上述两大模块外包程度的提升一方面将促成专注投资的小型资产管理公司的出现,另一方面则将促成相关外包行业的繁荣,形成新的资产管理产业链。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