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俞可平:政府创新尤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孙荣飞

  在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看来,地方政府好的改革创新,如果得到及时提升,在更大的范围推广,它就会从一个案例变成一种制度。

  8年来,中共中央编译局推出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因它的公信力和“中央级别的奖项”,触动了全国各地官员的神经,为地方改革者的勇敢创新提供了鼓励的平台。

  8年来一共有1190个地方政府创新项目报名参选角逐40个创新优胜奖以及若干入围奖。

  俞可平,这位“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主要发起人和推行者,昨天在中共中央编译局发布《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2008)》之际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

  《第一财经日报》:很多学者认为,现在对政府研究的特点,一个是过于微观,一个是过于宏观,缺乏中层观察和创新。那么,你认为地方政府微观层面的技术性创新在宏观上有多大的推动作用?

  俞可平:微观的改革对于宏观层面的改革有多大的推动作用?很多人会提出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做 “中国政府创新活动”,本身是从地方做起的。首先要解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一个切入点,对政府创新进行研究和推动。

  第一个考虑是,地方改革直接跟老百姓的利益相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满足公民的需求更有直接性;第二,地方的一些微观改革相对来说风险比较小,而政府改革风险比较大,如果做得不好,会出现类似发展中国家失控、无序等问题。而从地方做起,则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三,并不是说改革就微观而微观的,像“政府创新奖”的评选有个标准叫“推广程度”,还有个标准叫做“重要程度”。所谓“推广程度”是从横向来看,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奖项时,认为该微观层面的创新从宏观上是可以推广的。所谓“重要程度”,也就是我们这些年来所鼓励的地方改革,从长远来看,在宏观上是值得推广的,在宏观的层面会发生积极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并不是我们的发明,而是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启发。美国的“政府创新奖”已做了20年。美国政府创新也先是从微观开始的。微观影响宏观,这一点既是中国的经验,也是国际经验。

  《第一财经日报》:在四届地方政府创新评选中,对地方财政预算的民主化试验很关注,但在一些学者看来,中国现状是碎片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很多部门和领导分割着资金分配权,因而当下最重要的首先是推行控制导向的集中预算管理模式,而预算民主化是更后面的事。

  俞可平:大家对预算的控制,才是真正的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在预算上必须听取公民意见,必须听取专家意见,必须广泛进行公证。

  比如浙江温岭财政预算民主恳谈模式,很多学者、媒体也觉得很好,上级有关部门也觉得很好,老百姓也拥护。这就会在其他地方推广。如果大家都觉得很好,就可以在更高的层面把它从一个案例变成为一种制度,一种强制性的要求。制度能力不是抽象的,它是通过改革的实践,通过一个一个的案例形成的,但是如果你不提升,永远只是一个案例。如果你及时提升,在更大的范围推广,这个就是制度性的。

  《第一财经日报》:查看这四届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入选案例,较多关注于政府公开和民主参与,而对国家能力建设或政治制度化关注比较少。对许多学者看来,后者恰恰是当下最迫切的问题。你怎么看?

  俞可平:《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还有我们的奖项,是关注政治改革方面比较多一些,制度能力方面的建设项目少一些。其实,这个问题要看怎么理解。无论哪项改革都是和制度能力有关系的。在地方实践当中,如果它不错,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它及时提升为制度。

  政府的改革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制度保证。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许多大胆的改革创新举措就会因为没有制度保障而无法推出。因此要修改相关的法律条文,鼓励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改革创新行为。

  我曾经特别呼吁有关决策部门和领导部门,对那些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并且深入改革创新制度的应该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及时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形式使之转变为党和国家制度,并且在全国范围推动。我说过,不从制度性改革、不从制度上保证政府创新,甚至一些成熟的政治改革也会停步不前。

  《第一财经日报》: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央和地方都再次提出要解放思想,那么当前情境下解放思想所指什么?又如何考量解放思想和政府创新的关联性?

  俞可平:我认为中央强调解放思想广东省委强调解放思想不是凭空的,是有针对性的。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中面临着新的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解放思想最后是要体现为制度创新,主要应当体现为有一些突破性的改革举措。

  政府创新尤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政府的改革创新需要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政府创新贵在突破性的改革举措,贵在创造性的制度变革。

  俞可平

  ●1959年7月出生,浙江绍兴人

  ●1982年,考入厦门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政治学博士学位。不久调入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研究所

  ●主要研究方向:

  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中国政治

  ●专业成果及著述:

  《当代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治理与善治》、《公益政治与权利政治》、《中国地方政府创新:2002》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俞可平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