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26日表示,广州将全面实施“工资倍增计划”,从2008年起力争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递增12%以上。
记者从26日举行的广州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广州将着力建立健全劳动报酬的公平合理分配制度。
崔仁泉介绍说,“工资倍增计划”从2008年起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力争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递增12%以上,到2012年左右,实现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广州还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三年推进计划,实现同工同酬、公平分配,建立企业贯彻工资指导线的备案制度。
同时还要建立企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广州将在2008年内出台政策,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探索研究“劳动工资一卡通”的新型监控管理模式,从工资支付环节入手,通过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对工资管理乃至对劳动保障业务的全面监控管理。
贯彻工资指导线今后企业需备案 本报讯(记者蒋悦飞通讯员吴子因、林甲松)2012年,广州在岗职工平均年薪7万。这一目标能够实现吗?昨天,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劳动保障局某处级负责人。“应该没问题。”这名负责人打开详细的工作方案,笃定地表示。在他的工资增长计划中,按照每年12%的递增速度,2012年广州市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将达到70822元。“大约就是7万元的水平吧。”
2003年以来工资增速降到10%以下 他介绍,从2000年以来,广州市的工资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和经济增长速度基本持平或者超过。但是自2003年以来,广州的工资增长速度有些放缓,下降到10%以下,明显地跟不上经济增长的步伐。但是即便如此,2007年,广州市在岗职工的年工资水平已经达40187元。相比2000年18974元,“这个数字已经比2000年翻了一番。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再翻一番就可以实现目标。”
在他看来,年均12%的增长速度并不快,“今年你会发现,按照目前的情况,肯定会超过12%,即便我们想要摁住也不可能摁住,而且,我们会很乐意地看到工资的增长。”因为其中有一个弥补当年增长过慢的因素在里面。他用一根工资增长曲线表示,如果说之前的工资增长速度是略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的话,那么今后这几年的工资增长可能将稍快于人均GDP增长速度。
实施工资集体协商三年推进计划 如何实现?昨天,广州市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在2008年广州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拿出了两个办法: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三年推进计划,实现同工同酬、公平分配,建立企业贯彻工资指导线的备案制度。
“钱都掌握在老板手中,他会主动分给员工吗?”崔仁泉表示,近几年,工会一直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但是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三年推进计划就是通过政府部门的介入,包括劳动保障、财政、税务、企业主管等部门,联合工会、企业家协会等组成的第三方,通过行政力度以及经济政策方面的吸引力,首先要引导企业、员工和第三方共同来协商。
而协商的一个参照标准就是工资指导线。“我们的工资指导线已经实施8年了,但目前政府只是制定出来,发布了,但是企业参不参照,就管不了。”根据他们对于华东地区的考察,比如山东,政府在公布工资指导线之后,限定30日内企业要根据工资指导线制定企业的工资分配方式,并向劳动部门备案,否则劳动监察部门就有权进行监督。“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机制,但是我们将向着这样的模式进行改革,让工资指导线变得刚性起来。”
劳动工资一卡通事前监控工资支付 2008年,广州还将建立企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盼望已久的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估计年内便可以出台。而正在探索研究的“劳动工资一卡通”的新型监控管理模式,从工资支付环节入手,通过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对工资管理乃至对劳动保障业务的全面监控管理。
此外,今年将强化农民工社会保险保障。重点解决好建筑、工业生产领域农民工先行参加工伤保险问题,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伤预防工作。以农民工集中的建筑和餐饮业为重点,加强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对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予以重点监控。
上海国企工资差距
超10倍须集体协商
据新华社上海3月26日电上海市有关部门26日联合发布的《关于2008年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提出,经营者与普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10倍以上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应当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在这一通知中,上海明确要求6类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除了“只涨老总不涨员工”等原因导致内部收入差距过大的企业,还界定了另外5类企业:50%以上职工工资低于全市职工平均工资(2892元)的50%或职工工资增长低于1.5%的企业;领取当地最低工资人数超过30%的企业;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经行政函告后承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
根据这一通知内容,上海今年将实现4个目标:一是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覆盖的劳动者人数同比增加10%;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比例达到75%以上;在已组建工会的非公企业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比例达到60%以上;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每个区县新开展两个区域性或行业性的工资集体协商。
他山之石
一名老广州经历的工资改革历程
计划经济时代:涨工资要发红头文件
“记得刚当学徒的时候,我的工资不过18元。那时候,涨一分钱都要国家发红头文件,升一级工资都要政府部门审批。”谈起工资,广州老市民韩先生颇为感慨。记得那时候,工厂实行的是严格的八级工制度,中央将整个中国分为不同的区,按照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发放工资。
到了1974年的时候,老韩的工资已经涨到了42.5元,而且工厂还发了每月1.2元的奖金。“在那时候人们的观念中,奖金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拿着几个月攒下来的奖金,我们几个年轻人后来去飞来峡玩了一趟。”
和严格的工资制度相对应的是,是国有企业低下的生产效率。老韩感叹到,你都想不出那时候人们的工作状态,病假特别多,典型的当时有“上炎:4小时”,就是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就要请假4小时了。
改革开放30年:老板一人说了算 严格的8级工制度一直持续到1985年。在老韩看来,中国第一次的工资改革是伴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变革而来的,就是为了解决“积极性”的问题。铁饭碗打破了,工资分配制度还给了企业,大约是1986年开始,老韩的工资有了逐渐增长,从几百元慢慢上千到数千元,而这中间的决定权,全部在老板手掌中。
然而,这种模式渐渐也不行了。在老韩的印象中,那些底层的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已经远远没有他们那时候拿18元的学徒工资的时候生活得好。而企业老板的工资却是爆发式的增长。“工人也想涨工资啊,但是企业都是老板说了算,除非你不想工作了,否则谁敢跟老板叫板!”
不久的将来:工资协商共决 从17大以来,这种模式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中央明确要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在老韩看来,这个相当于中国的社会分配纲领。
在老韩的想法中,现行社会的工资分配这个“金字塔”太陡峭了,现在通过政府的介入,希望把这个“金字塔”变得“平稳”,那样,既保住了效率,也能兼顾到公平。来源:广州日报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