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刘克崮:成就来自改革

  刘克崮:成就来自改革

  他注意到,一个时期以来部门权力正在强化,经过大部制改革之后,政府的部门仍然偏多。所以,他正在从全局的高度出发,更多地做前瞻性、战略性和跨部门、综合性的改革研究

  文/本刊记者 刘亮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新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冲劲十足,一口气提交了三个提案。

  其中,“关于尽快调整资源税政策、促进资源节约的提案”和“关于从南方冰雪灾害看加强我国基础设施发展的提案” 被挂到了人民网上,征求网民意见。根据网民的合理化建议,刘克崮对提案进行了修改完善,然后和十几位委员一起,联名提交了提案。

  “我主要关注经济领域发展过程中,宏观的、体制机制的问题。”在谈到自己为什么要做以上提案时,刘克崮对《环球财经》记者说:“目前中国发展的资源约束问题越来越突出,应该利用税收手段,扩大资源税的覆盖面,逐步增加资源税税负,以达到保护环境、节约增效的目的。”

  刘克崮对于通过改善制度,建立新的体制机制,来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问题充满了兴趣,也非常执著,因此他一次又一次站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利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功底,解决了经济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

  从国企改革到财税改革

  虽然已经年过60,但刘克崮给人的印象是声如洪钟、思维敏捷、富于激情和感染力。

  刘克崮生于1947年,属于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人。1977年,他参加高考,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1982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35岁。

  然而,参加工作没几年,凭着对改革的一腔热情,刘克崮就开始在经济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中崭露头角。

  1985年,刘克崮在北京市委研究室工作,他在研究行政机构改革问题的时候,认识到“政府的一般经济管理职能应该和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分离”。针对政府部门既要管理社会组织,又要管理国有企业的弊端,刘克崮撰文大胆提议,政府应该委派一个专门机构来统一管理国有企业。

  1986年初,在国务院召开的一次小型改革研讨会上,刘克崮提出了“政府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相对独立”的观点,被中央采纳。

  1988年,全国人大决定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局。第一任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汤丙午上任后立即找到刘克崮,和他探讨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职能定位等问题。

  刘克崮至今还保留着当年他为国资局手绘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行职能示意图”,上面清晰地写着,国有企业要实行股份制,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刘克崮对于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出了突出贡献。

  1990年2月,刘克崮调入国家财政部,先后任财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和税政司司长。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比重逐年下降,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万分无奈,当时的财政部曾经数次伸手向地方“借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当时的财政体制是包干制,中央包了‘死面’,地方包了‘发面’,也就是把经济发展带来的税收增量几乎都留在了地方。而分税制则是划分责权、划分税收、确定支出,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权和划分税种来确定财政收入,确定各自承担的支出领域。分税制不仅规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关系,还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征税增收的积极性。” 刘克崮说。

  当时,作为改革方案设计的核心成员,刘克崮带领手下职工,将财政部几个大库房里,涉及数万户企业的财务税收资料,全部录入电脑,这些企业当时缴纳了80%左右的国内税收。通过对这些企业数据的对比计算,财政部财税改革司制定了新税制的具体改革方案,为制定分税制改革方案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1994年1月,经中央核准的新税制和分税制改革开始正式实施。新税制和分税制改革之前,全国财政年收入只有4000多亿元,改革之后,全国财政收入持续大幅增长。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超过5万亿元。中央财政的实力大大增强,开始逐年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等领域的投入力度。

  刘克崮为分税制改革做了大量的数据和政策分析工作。1996年,刘克崮到任辽宁省长助理之后,一次,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到辽宁省视察,看到刘克崮,还亲切地向人介绍:“我认识他,他就是1993年财税改革的算账专家。”

  民生金融越做越大

  在担任辽宁省副省长期间,刘克崮主要负责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工作,与改善民生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2年9月,刘克崮调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其分管工作包括与民生相关领域的信贷业务。

  “国开行现在的业务主要有三大块,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基层民生社会瓶颈项目和对外合作项目。基层民生社会瓶颈项目包括中小企业贷款、微贷款、高校助学贷款、低收入者住房、农民工培训和应急救灾等领域。” 刘克崮说。

  统计显示,2007年,国开行和民生直接相关领域的贷款占到了贷款总额的15.28%,比2006年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国家在民生领域的问题比较突出,为国分忧,国开行加大了民生领域贷款的投入。”刘克崮表示。

  中小企业贷款及贷款担保是国开行支持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开行的中小企业贷款针对的是“353”企业,即雇佣人数在300人以下,资产规模5000万以下的企业,向其发放贷款的总额也在3000万元以下,这类企业恰恰是提供就业岗位的主力军。而国开行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大多维持基准利率,并且期限较长,目的是扶持企业成长和促进就业。

  在建设低收入家庭住房方面,国开行通过提供超长期限、利率最大优惠等政策,支持了辽宁、吉林等10多个省的棚户区及危旧房改造项目。2007年年底,国开行已经累计发放低收入家庭住房贷款187亿元,改善了280万人的住房条件。

  国开行能够持续地加大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还在于,国开行找到了在微贷款、助学贷款等原来不良贷款率比较高的领域,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例如,在高校助学贷款领域,由于国家财政给高校助学贷款15%的补助,刚开始,商业银行对开展此项业务积极性很高。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管理不善,不良贷款率高,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受到商业银行的冷落,在一些省市招标时出现了流标。

  国开行接手做高校助学贷款项目之后发现,由银行直接向大学生提供贷款,不利于考查该学生的信用,也不利于大学生毕业后的跟踪还款。国开行改变了上述做法,由国开行和各级教委合作,将贷款提供给各级教委,然后由教委提供给学校的学贷办公室,再进一步向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在刘克崮倡导下,国开行的高校助学贷款率先在河南试点,建立了国开行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向全国多个省市推广。

  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式,不但不良贷款率下降了,而且提高了发放贷款的效率。刘克崮相信,通过由国开行开创的组织模式,高校助学贷款的不良贷款率能够控制在5%以内。

  力推商业可持续微贷款

  2004年的一天,一位世界银行的官员主动登门拜访国开行。这位世行官员向刘克崮等人介绍,他们带来了欧洲复兴银行在微贷款业务方面的经验,希望和国开行合作,在中国试行微贷款业务。

  1980年代,一些民间组织就开始在中国农村地区开展微贷款试验,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大多无疾而终,所以中国的商业机构提起微贷款来,都直摇头,但刘克崮听完世行官员对于微贷款商业模式的阐述之后,当即判断,“这事能做,应该马上在一些地区试点!”

  与孟加拉国尤努斯教授的小组联保模式不同,世行推荐的微贷款技术,不强调抵押担保和多人联保,而强调对借款人本人信用和项目的现金流进行分析。在贷款审查中,信贷员通过与客户面谈和实地考察,了解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和业务现金流,以此决定是否贷款和贷多少款。

  开展微贷款的组织模式,包括非政府组织模式、降低规模模式、建立新机构模式。国开行经过分析之后,决定选择降低规模模式,也就是和城商行、农商银行、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合作,由国开行提供资金+技术,基层金融机构具体负责开展微贷款业务。

  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2005年11月23日,国开行分别和包头市商业银行、台州市商业银行签订了开展微贷款项目协议,国开行的微贷款项目正式启动。媒体评价这是“大小银行合作,微贷款曙光乍现”。

  事实上,国开行让微贷款之光持续地照在了中国大地上。两年多以来,国开行已经与12家金融机构合作,累计发放贷款2.6万笔,合计18亿元,平均单笔贷款6.7万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3%。国开行微贷款支持对象包括下岗工人、离地农民和个体创业者,也有一部分流动人口。

  目前,国开行微贷款项目已形成了每月向2500个客户发放贷款的能力。与国开行合作的中小金融机构从中获得了利润,积极性很高。国开行的微贷款业务也保持着较好的资产质量。事实证明,国开行开展的微贷款业务真正做到了多方共赢。

  在世界银行,国开行的微贷款项目被评为优秀项目。受世界银行委托,今年3月,国开行在北京召开了微贷款业务国际研讨培训会,向越南、吉尔吉斯斯坦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介绍中国的经验。刘克崮在会上发言时表示,“国开行将进一步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微贷款模式,最终形成覆盖全国的微贷款服务体系。

  思考体制改革新问题

  回顾自己这些年在不同领域所作的工作,刘克崮强调自己更关注于宏观的、体制机制的问题。他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制度,可持续地解决改革开放中遇到的一些比较突出的经济问题。

  例如,分税制和新税制改革,就是通过改革税收制度,重新确定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分配关系,彻底地改变了财政资源分配机制。直到现在,分税制和新税制依然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又如,微贷款试验已经在中国进行了十几年,但都没有找到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没有办法大规模推广,国开行借鉴国外模式,找到了适合在中国推广微贷款业务的方法和组织形式。

  在这些领域的成功实践,让他有幸福感和成就感。

  刘克崮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农民和教师,改革开放后又先后在地方政府、中央机关和金融机构工作过。大量的工作阅历给了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之余,他还笔耕不辍,不断地将自己“关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思考” 写成论文,集结出版。

  刘克崮注意到,一个时期以来部门权力正在强化,经过大部制改革之后,政府的部门仍然偏多。所以,未来他愿意从全局的高度出发,更多地做前瞻性、战略性和跨部门、综合性的改革研究,利用全国政协的平台,继续为改革开放建言献策。

  刘克崮简历

  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莱西。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1982年至1986年在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工作。1986年9月至1990年在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工作,曾担任该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1990年起先后担任财政部财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税政司司长等职。其间,作为改革方案设计的核心人员,直接参与了1993年至1996年的全国分税制、工商税制等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1996年起任辽宁省政府省长助理、副省长。2002年9月至今,担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刘克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