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实习生 蒋灿 韩翔屹
面对大盘一波接一波汹涌的下跌,绝大多数股票投资者已经伤痕累累。基金净值持续下跌煎熬着投资者的信心。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在工行、招行、民生银行在京部分网点进行了采访,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在形容新基金的发售情况时,使用了“惨淡”的字眼。
放弃暴利追求 风险意识增强
一位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今年基金销售与去年最大的不同由投资者的问题中就可以体现出来,去年投资者咨询基金的问题大多集中在‘是否固定收益?’‘收益率多少?’甚至是‘能翻番吗?’之类,而面对今年股市的不景气,很多股票型基金跌破净值,来咨询的客户更多的关注基金是否能保本。”
在一家银行的等候区,记者听到两位投资者正在讨论“银华保本基金”。甲说,“银华保本型的不错,不过它要持有三年,感觉起来不方便。”乙说,“但在这个阶段保本是最好的选择了,前段时间我买的新基金现在都跌到9毛多了。”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承诺保本的基金比较少,到现在为止大约只有4只,一般的债券型基金虽然风险小但并不承诺保本。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集中申购期间进行交易的新增持有人及由上一保本周期转入的原持有人,持有到期时才可以享受到本金100%保本的承诺。从投资者希望保本的意愿来看,他们的投资态度已经明显转变,开始放弃暴利的想法,转而寻找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抛弃偏股基金 转战理财产品
不仅是投资者,在这轮大跌中,银行也深刻意识到了今年的基金销售形势不容乐观,并且主动调整了战略,开始逐渐将营销中心转移到银行的理财产品上。当记者询问一位工行工作人员关于营销重点时,他回答道:基金现在谁还敢买,只有理财产品和债券基金卖的出去。虽然没有明确回答,但也间接表示了银行的态度。
记者在多家银行发现,在银行的显著位置,都摆放了各种注重稳定性的理财产品广告宣传资料,“跑赢存款利率”成了销售热点,而在去年,这些位置都由“高收益承诺”的股票型基金所占据。以欧元、澳元等多国币种的外汇理财产品,以及黄金理财产品,都成了投资者所青睐的对象。一位中年投资者告诉记者,现在不敢买基金了,跌得太惨了,听人说最近外汇理财产品不错,今天就是过来咨询这个事的。
目前银行的各类理财产品很多,也很杂,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仍然需要理性的分析,不能盲目地认为既然是银行的推出的产品,那就会像存款一样没有风险。而事实上,任何投资都是收益与风险相伴的。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