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英国《经济学家》周刊3月29日一期发表文章,题目是“布什之后”。文章认为,美国对外战略已经走向“迷惘。文章摘要如下。 就对外政策而言,确实存在两个美国。美国应将“反恐战争”置于对外政策的中心,还是只应将它作为许多问题中的一个?美国是应轰炸伊朗,还是应让它获得核武器?美国应与敌人谈判,还是应等待他们改变行为?这些深刻的分歧都是由一个人造成的,此人的姓名不会出现在11月的选票上。
表面看来,大选将使美国获得一个前所未有的良机,可借以解决美国对外政策的内部分歧。但这项任务将比它表面看上去艰巨得多。民主党总统将不得不权衡国内巨大的要求撤军的压力与在伊拉克造成混乱的危险。过快的撤军会给那个地区带来灾难,在国内招致政治耻辱。
这并不是说布什下台后情况会基本如故。在第二届布什政府期间,美国对外政策已发生重大变化。总统已放弃了他在第一个任期中的某种傲慢与好战的态度,比较努力地与盟友和多边机构接触。下一位入主白宫者,无论是哪种政治色彩,都要朝这个方向进一步推进。
最重要的是,下届政府会希望扩大对外政策范围,而不是一门心思只想“反恐战争”。但无论是谁胜出,美国的对外政策仍会受到布什不得不苦苦应付的三大问题的困扰。
第一是国内的党派斗争。在如何对待伊斯兰极端派问题上,美国仍将存在深刻分歧。保守派认为,这是一场确定性的时代斗争,而自由派则认为,歇斯底里的反应只会火上加油。这样的党派性特别难以应付,民主党总统可能受到左右夹攻,左边指责其背叛,右边攻击其做得不够。
第二,对于如何对付中东和伊斯兰极端派,美国与其他国家观点分歧。即便是一位民主党总统当政,对于“基地”组织、伊朗、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民兵,美国也将采取比欧洲更强硬的政策。而且,即便是在比较令人乐观的外交气候下,欧洲也不愿在伊拉克或阿富汗做更多的事。
第三,美国根本未将足够的力量投入“反恐战争”。军队战线过长,兵力过于分散;国土安全部一片混乱;情报机构未能根据恐怖主义新威胁进行调整;大专院校没有培养足够的阿拉伯语人才。
有些评论家认为,对于伊斯兰极端派的战争是冷战的自然继续。但在外交政策方面,美国人的分化程度远远超过了冷战时期。布什主义鲜明的确定性不会由一种新的共识所取代,取代它的,是对于如何对付恐怖主义及如何权衡这一威胁与美国所面临的其他战略问题的迷惘。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