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形势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中国工业产业素质和竞争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新思路,采取新措施。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就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消除现行体制中管理分散、交叉重叠、行业壁垒和技术重复引进等弊端,加强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实行政府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大工业”和“大市场”的格局,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和协调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上的保证。
加强对工业行业管理体制的整合,不是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不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工业管理方式的回归,而是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完善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信息化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10多年来,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各级政府在信息化推进方面的组织机构不明确,体制机制不顺畅,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按照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要求,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后,国家信息化的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可以有效改变过去在信息化推进方面政出多门、权责不一和体制不顺的状况,不断探索适应电子认证、网络融合、信息安全等信息化发展需要的监管制度,整体、协调地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涉及我国整个工业行业的历史性任务。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的研发、生产与建设以及军工企业的战略重组等重大问题,都需要超越现行的行业限制,打破行业壁垒,加强产业融合与产业配套,以高新技术产业与信息产业为主导,统筹、协调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战略性的产业升级,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增强我国整体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一个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从而充分发挥国家整体规划、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综合服务的职能,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顾平安)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