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信息化规划择机出台 将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正在成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全面提高国家信息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采访中一位权威人士告诉《?望》新闻周刊,按照党的十七大对信息化最新论述,关于信息化新的战略目标正在进行工作和思路方面的调整。

  1月24日,《?望》新闻周刊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等单位举办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讨会”上了解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五化并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和“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将成为国家信息化战略布局的新要求。

  上述权威人士回顾说,“九五”时期信息化还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十五”时期信息化开始与信息产业并行,“十一五”尤其是十七大开始,信息化不但囊括了信息产业而且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覆盖和支撑社会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举措。据其透露,“十一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会在近期择机推出。

  他强调,新的战略规划,将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信息化。信息化的驱动力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力要以改革和创新为主,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信息产业作为信息化的发展重点,特别强调信息化惠及全民的宗旨,和讲求实效、注重质量、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则。

  在这个基础上,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打破条块分割,整合网络资源,促进互联互通;需求主导,走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道路,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自主创新、安全可控,力争控制核心技术,把信息安全摆在信息化突出位置,坚持积极防御;协调发展,坚持建设和应用相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既兼顾军事需求又发挥军事需求对国家信息化的积极推动作用。

  抢夺战略制高点

  采访中,著名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专家、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告诉《?望》新闻周刊,十七大报告中对信息化的论述,“使我们看到中央对信息化不但高度重视,而且准确地把握着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推动前进。这既来自于中国现实需求,又来自于世界发展视野。”

  现在,信息化日益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可以说,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尤其是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文化碰撞、战略资源争夺、政治军事较量的新舞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与行动计划,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比如,新世纪以来,日本的《电子日本战略》、欧盟的e-Europe计划等。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加紧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已成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同时,信息技术重大突破孕育着生产力的新飞跃。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革命势头更加迅猛,微电子技术向纳米级、集成系统方向发展加快,计算技术向超高性能、网络化方向演进,模拟信息技术全面向数字技术转变。信息技术与生物、空间、纳米等技术深度融合,新一轮技术变革蓄势待发。这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我国正在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强化信息技术创新带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而且,信息化正在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资源开发将极大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十一五”期间我国面对着巨大的资源、能源和环保压力,必须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大幅提高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贡献率,和发挥其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优势。

  尤其值得高度重视的是,信息化也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信息网络日益成为拓宽群众参与、倾听群众呼声、沟通社情民情的重要渠道。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安全生产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迫切要求社会信息化和经济信息化并重并举、协调发展。

  “两化融合”是主战场

  “推进"两化融合"是贯彻十七大信息化论述的核心主线,也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加速信息化的重点。”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向《?望》新闻周刊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关键环节就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十七大提出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反映了中央对信息化、工业化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则从三个方面向《?望》新闻周刊介绍了这后面深刻政策内涵。

  其一,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时序上,信息化和工业化必须同时推进,不再分前后,搞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结合起来搞,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工业化任务远未完成的中西部地区。

  其二,空间上信息化和工业化不可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共生共长。离开工业化,信息化就失去了依托的基础和服务的对象;离开信息化,工业化不可能生存更不可能发展。如果说工业化是人的骨骼和肌肉系统,那么信息化则是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所以没有信息化的工业化,就好像一个人成了“植物人”。

  其三,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上,信息化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因为信息化依托的技术是当代人类科技的最新成果,是在工业技术的进步上发展而来,信息技术更具有优势。所以只有信息化技术的成果,才能大大缩短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支持改革整体战略,这对于我国在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来实现信息化,显得特别重要。这要求我们要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成果,加快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潘云鹤院士指出,世界上已有很多强国走过了各具特色的工业化历程,但只有那些善于将最有前途的新技术融入本国工业化的历程,并在继承与吸收的基础上勇于和善于创新的民族,才能造就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工业化浪潮。而“两化融合”正给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提供了这样一个机遇。

  然而,他认为中国信息化发展的不足正在于缺乏中国特色,关键是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两化融合”是一种深层次的信息化过程,而不仅仅是信息产品的普及与应用。它需要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各行业的问题,促进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这就需要大批R&D的立项与执行。尤其需要信息行业有全局意识,带头融合。

  但当前我国各行业研发工作令他担忧,中国人对世界强国的跟踪与赶超意识过浓,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别人的轨道。关注“带动”较多,关注“促进”较少。尤其是信息产业的融合意识尤其不佳,急需改变信息业与其他工业的“两张皮”现象。

  所以,潘云鹤建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剑锋应直指产品创新,“即使是最传统的产品,也存在着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广阔空间。尤其是我国大量的传统产品已占领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以信息技术使之结构调整,增加效率,节能减排,走向高端,不但是"两化融合"的重要任务,而且最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高潮。”

  坚决突破关键技术和机制

  “十五”以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

  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2.1亿户;电话用户2007年1~11月达到9.09亿户,无论固话、移动电话还是总量都居世界首位;信息产业2007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6万亿元,增长18%,产业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二;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完成4500亿美元,增长23.6%,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7.6%。

  但是,我国面临的信息化发展仍然问题很多:基础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低,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问题突出,“三网融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不高,信息化对工业化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尚须完善,等等。

  权威人士告诉本刊记者,针对这些问题,新的信息化规划将会做出新的调整,目标就是坚决突破制约我国信息化战略实施的技术和体制障碍。

  比如在新一代网络工程领域,继续实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增加核心节点,拓展骨干网,建设驻地网,加快IPv4向IPv6过渡等实验和应用推广。加快建立TD-SCDMA移动通讯产业体系,加强第四代移动通讯研发,研究和制定相关标准。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建设基本覆盖全国的有线、地面、卫星一体化数字电视网络,建立集制造、内容和运营一体的数字电视产业体系。

  尤其是TD-SCDMA技术,有关权威专家向本刊记者表示,正在建议尽快发放TD-SCDMA经营牌照,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成为TD-SCDMA的主营业商,同时上半年将TD-SCDMA实验网从现在的四个城市扩大到所有的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并以TD-SCDMA标准的应用为契机,培育中国信息设备制造方面的像诺基亚、爱立信、INTEL、IBM这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同时,新规划将进一步深化电信和广电体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打破行业壁垒,加快促进“三网融合”工程。权威人士介绍,下一步将抓住多媒体业务快速发展的机遇,积极稳妥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探索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技术,组织实施分区域、分阶段、多方式的业务和网络融合试点工程。整合各类网络资源,推进互联互通,形成支持综合业务的信息网络平台。开放和推广融合性业务应用,综合利用信息资源,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郑新立告诉本刊记者,推进三网融合,可以取得巨大的效益,不仅可以使用户降低使用费用、推动信息的普及,而且用一根线代替三根线可以带来信息传播基础设施的大量节约,据测算可节约数千亿元投资,“但如此好事,早就写入了"九五"、"十五"计划乃至"十一五"规划,却至今未有突破。”对此,他特别希望各主管部门能够协调各自利益,在2008年推出一个“三网融合”的实质性突破方案。(文/《?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健君) (来源:?望)
(责任编辑:王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