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雍
近日,央行发布2008年一季度的货币信贷数据显示,一季度金融机构外汇各项贷款增加488亿美元,同比多增462亿美元,占到了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的近三分之一。
在信贷阀门收紧的政策下,人民币贷款增长大幅放缓。
美元贷款“紧俏”
中资银行的美元头寸主要来自存款和拆借。
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个人和企业的外汇存款持续下降,“各家银行都将自己的外汇敞口压得很低。”中国银行交易中心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而且去年下半年以来,几大国有股份制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都是采用美元缴款的方式。所以外汇的头寸不是很充足,这也制约了商业银行不可能过多地去放贷外汇贷款。”
“还有一个原因是,前段时间中外资银行还分别减少了短期外债的额度。所以银行的外汇资金,尤其是美元资金就会比较少。”
据悉,4月初,在华外资银行短期外债额度被削减10%至15%,中资银行的短期外债额度削减5%。而目前不少股份制银行全行的美元贷款额度不到10亿美元。银行本身的外汇余额并不充裕。因此,目前国内市场美元头寸比较紧张。
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上,“目前银行货币市场上的美元资金的拆借利率是非常高的,可能要在LIBOR上加上1000个基点。”某外资银行的一位负责人称。
而前述中国银行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能够借到美元的话,可以按照LIBOR加上上百个基点的利差向外放贷,所以说这块的利润还是很高的。”
另辟蹊径
据了解,目前美元贷款的主要用途是购买设备、技术,加工企业买大宗配件,还有一些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银行会首先考虑到企业确实有这个需求,以后也有外汇收入和还款的能力,才会给予批准。”前述外资银行人士介绍。
对企业来说,外汇贷款的直接结汇是受到限制的,很多企业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将外汇贷款结汇。 “企业可以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比如通过外汇账户的转移,借用外汇收入的名义来结汇。通过地下钱庄的做法现在也很多。另外就是和境外金融机构的互换,也可以套换成人民币。”奚君羊教授告诉记者。
渣打银行此前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目前的环境下,企业借到的美元最终都会以外汇储备的形式体现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因此理论上讲美元贷款是外汇储备增加的一大来源。
国泰君安研究员姜超撰文指出,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1540亿美元。其中,顺差贡献41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FDI(外商直接投资)贡献240亿美元,其余的将近900亿美元,为无法解释的热钱流入。而一季度外汇各项贷款增加488亿美元,这部分解释了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
外汇贷款的激增已经引起了决策部门的关注。央行上海总部近日发出预警:“金融机构要继续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尤其应关注外汇贷款增长偏快蕴藏的流动性风险和错配风险。”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