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铭 2008-4-214月中旬,山城重庆连绵春雨,茫茫雾色笼罩。
拨开迷雾,在重庆市江北区密密麻麻的楼群中,有一幢建筑并不起眼,其门前的“重庆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牌子也不醒目。
根据已经上报国务院的重庆市深化农信社改革方案,重庆市39个区县农村金融机构将合并重组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这家农商行也是继北京、上海和天津之后,又一家省级农村银行。
然而,这个看似美好的设想并未获得一致叫好。在部委会签过程中,央行明确表示,“对重庆市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不提反对意见,持保留意见。”央行的理由是,保持县级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的长期稳定,才能更好支持“三农”,如果将农信社的法人地位越做越高,对农村金融服务负面影响很大。
中国目前是否需要更多的省级农村银行?改革中是否需要保持农信社县级法人地位的长期稳定?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方向到底是什么?犹如笼罩在重庆上空的浓雾中,一时方向难辨。
重庆改革定位
重庆是2003年全国农信社改革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又是唯一的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将农信社改革作为金融改革的重头戏,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精力用于农信社改革。经过是次改革,重庆完成了全市39家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其中组建了38家县(区、市)农信社统一法人和1家农村合作银行。而成立重庆市信用社联社就是对这39家法人机构实施行业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
2007年,重庆市再次启动深化农信社改革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按照股份制、市场化原则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在重庆市联社和39个区县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基础上,采取新设合并方式组建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在上报给国务院的方案中,重庆市政府认为,该方案立足于重庆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符合“把农村信用社分期分批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的改革方向,有利于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提升支农服务水平。
“这次重庆市深化农信社改革,既是2003年启动的改革的延续,又是对上次改革成果的修正。”重庆市政府有关人士认为。
经过2003年以来的农信社改革,重庆市农信社目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庆市农信联社内部人士透露,至2007年末,当年实现利润6.37亿元,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率下降了17.8亿元,资本充足率提升(商业银行口径)为4.46%。
而央行用票据置换了农信社的不良资产,至2007年年底,35家县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完成央行票据兑付工作,兑付金额为20.44亿元,占应兑付机构及应兑付金额的90%和84.53%。。
而支农力度亦在加大,至2007年末,向农户贷款余额为147.7亿元,农户覆盖面达44.04%。
然而,改革遗留的省联社定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重庆市政府有关人士认为,省联社的成立是农信社改革的产物,同时也是备受各界诟病的对象。重庆市联社集政府授权管理机构、金融企业、行业管理者于一身,所有权和实际控制权错位,以所有者身份行使管理职能,履职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甚至取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自主管理等问题。“这次深化改革,目的就是逐步解决省级联社职责界定不清晰,管理体制不规范的问题。”他说。
上述人士认为,重庆市农信社在法人治理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39家县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其组织形式都是股份合作制,股东人数众多,股权高度分散,且存在同股不同权等问题无法满足有效治理和科学、高效决策的需要。
除此之外,农信社创新能力不足,业务品种单一,严重削弱了农信社本应有的竞争力。重庆市各县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规模实力、业务发展以及经营管理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
“在金融产品开发和创新、网络建设、信息咨询以及金融服务水平方面,单一的县域法人机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服务‘三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上述人士说,“因此,重庆市政府下决心深化农信社改革,组建重庆农商行就是我们改革的举措之一。”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