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证监会规范限售股减持新政并不完美,很容易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政策“漏洞”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层不可能停止减持,而只是在减持方式上给投资者心理以安慰
大小非减持新政的出台,在昨日开盘前,让市场惊喜不已。
根据证监会新出台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定今后凡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这一政策的出台,可以视作管理层救市的一个举措。用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话来说,从近期看,减轻了对二级市场的压力,缓解了对集中竞价交易系统价格形成机制的冲击,有利于稳定投资者对存量股份减持的心理预期。从长期看,有利于解决全流通后上市公司股东在二级市场一次性集中出售较大规模股份的市场效率问题,避免对价格形成造成的扭曲。
这一政策的出台,可谓用心良苦。一方面,管理层等于承认当前股指大跌与股改的后置风险有一定关系,大小非减持给二级市场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对大小非减持的控制,不是不能减持,而是如何减持,引导其通过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进行。根据上海证交所2003年实施的规定,大宗交易的申报受理时间为交易日的15点至15点30分,申报价格须在当日竞价时间内已成交的最高和最低成交价格之间确定。
有媒体认为,“控制大小非的解禁节奏,将给股市带来一次至少中期性的反弹”。有经济学家也认为,此消息会支撑A股市场,对股市是利好,可以看做一个救市的举措,股市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
在此预期下,股指昨日出现了大幅高开。然而,大小非减持新政终究未能再造2002年的“6.24行情”。当时管理层宣布停止通过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几乎所有的A股涨停,股指高开9.09%并收盘上涨9.25%。两者的差异明显存在,当年“6.24”的政策是停止减持,此次则是控制减持节奏。尽管目前的指数处于大幅调整后的低位,但控制减持节奏毕竟不同于停止减持,高开低走不足为奇。
其实,大小非减持新政并不完美,很容易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谓的大小非减持压力,主要来自于持股数量不多的小非,若这些股东每月减持0.99%,几个月后便达到了减持的目的。而且,先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转让给关联方,没有了大小非的身份,就能在二级市场上再度减持。这些政策“漏洞”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层不可能停止减持,而只是在减持方式上给投资心理以安慰。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打算减持的大小非们都不是傻子,新政只是增加了他们的时间成本和操作成本。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则必须正视全流通时代已经来临,管理层可以给股改后置风险再打一针麻药,但麻药过后的痛苦终究难免。
从昨日的市场反应来看,高开低走的走势,很快让投资者信心重新低落。从上午10点起,合计卖盘一直是合计买盘的2倍多,午后开盘更是高达4倍多。投资者非但没有迎来“至少中期性的反弹”,而且,跌停个股的数量远多于涨停的个股。从板块来看,缺乏带动大盘由弱走强的领头羊,在目前的内外环境下,难以具有较强的号召力。
有分析师认为,“印花税税率不是股市的根本问题,大小非减持才是股市的心腹之患”。这话不假,可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印花税下调的利好效应,有可能大于此次出台的大小非减持新政。其中的原因很简单,税率下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并激活市场交易,是投资者看得见的实惠。而大小非减持新政设计出完美的图纸,在实践中却可能大打折扣,投资者得到的实惠未必全部落实。
既然大小非减持新政的实际利好价值已被市场辩证看待,借股指高开出逃的多于坚定信心抄底的,那么,昨日的高开低走也就是一个不难理解的结果。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