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新闻 > 要闻快报

海王星辰:遭遇扩张下的压力

  屡获资本青睐的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有限公司(海王星辰)加快了扩张的步伐,然而,这家中国最大的药品零售商似乎步入了困境。

  资本之旅

  1995年,海王星辰的前身深圳市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成立,其名字取自“宇宙星辰”和“星罗棋布”之义,希望能将自己定位为“健康+专业+便利”的健康药房开遍全国。

  由于快速扩张所引发的资金制约以及高盛投资中国药品零售企业的意向,2004年,高盛向海王星辰注资4000万美元,这是中国医药零售企业接受境外直接投资的第一例。

  2007年11月,海王星辰登陆美国纽约证交所,募资3.34亿美元,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连锁药店。

  “海王星辰通过全球融资,不但为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药品流通、管理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自身发展的资金紧缺问题。”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俊修说。

  公司方面表示,此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增加门店的扩张,特别是在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的城市如上海和北京考虑收购策略,在其他一线城市继续推进扩张,在各地配送中心周围进行更高效率的布局。

  和国外大型连锁药店几百亿元的年销售额相比,2007年国内排名第一的老百姓大药房年销售额为23亿元,这说明目前国内连锁药店尚在起步阶段,集中程度不高,规模不大,资金将可以让连锁药店迅速扩大规模,获得快速成长的动力。

  “连锁药店要做大做强,没有资本助推,后续资金很难扭转,市场机会流失,而药店借助外资,可以融入国际化经营模式。”江西开心人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郑英华认为,目前连锁药店竞争激烈,规模和运营成本决定了未来发展走势。

  不过,广西同济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云辉认为,“企业竞争的关键不在于上不上市,而是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核心竞争力,你有再多的钱还是可能会倒闭,三九连锁就是一个例子。上市只是药店运营内容中很小的一部分,扎扎实实打基础才是根本。”

  并购与扩张的压力

  得益于资本的注入,海王星辰规模迅速扩大。2月28日,海王星辰宣布与宁波新世纪医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斥资3000万收购该公司旗下所有的68间连锁药店。这是海王星辰海外上市以后的首笔并购,迈出了整合国内零售连锁药房的第一步。

  一直以来,海王星辰的扩张步伐惊人。2007年,海王星辰平均只用了15个小时,就能使一家店开门迎客。截至2007年年底,海王星辰在全国62个城市拥有2002间门店和11个配送中心。2008年,海王星辰的发展速度预计会更快。据透露,不包括收购的药店数量在内,其准备用一年时间开店1050家,这也意味着,平均每8小时就有一家海王星辰药店诞生。

  加速跑马圈地也是高盛的要求。2004年,作为注资条件,高盛给海王星辰提出的要求,就是海王星辰当年年底的连锁门店必须达到680家,2005年底须达996家,未来五年内海王星辰在国内分店的数量需达到2000-2500家,年营业额40亿元,利润1亿元,且在2008年分拆上市。因此,近年来海王星辰一直在高速扩张,“疯狂”开店。

  显而易见,扩张所带来的管理上的压力让海王星辰感到吃力,因为管理700家店与管理1800家店完全是两个概念。

  “扩张加速本身不存在对与错,关键是你能否输出有价值的东西,像生命力强大的企业文化和优秀的管理人才……规模只有大到一定程度,规模效益才会凸显出来。但扩张应该是可控的,能够输出资金、管理、技术、文化、人才,保证新开设的门店基本上能够盈利,或者保证大部分门店能够盈利。不可控的扩张,将导致管理半径放大、管理成本加大,最终盈利能力下降,亏本。”致力于OTC营销研究、曾在国内多家医药企业担任过高层管理职务的李从选认为,海王星辰扩展的步伐有些过快。

  规模似乎成为了海王星辰生存的动力。海王星辰董事长张思民并不讳言海王星辰的“野心”:“我们会在已进入的城市继续实施我们对其他连锁药店的收购战略。我们将继续寻求增益收购或接收目标,加快增长速度,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压力下的高层人事变动

  与海王星辰加速扩张相伴的是高层管理人员地调整。这让海王星辰遭受来自业内人士的诟病,像海王星辰这种一直在稳步发展之中的医药流通企业,领导最好不要动,否则带来一系列的动荡。

  2004年,刚刚被全球知名投资公司高盛看中的海王星辰传出了高层变动的消息。海王星辰总经理朱丹辞职,空缺位置由公司原副总钱舜尧暂时接替。

  2006年,总经理钱舜尧正式离职。业内猜测其离职的主要原因是海王星辰因追求高利润而出现的现金流危机。据说,“钱舜尧延续朱丹以前的思路,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其希望能把海王星辰做好,赢利水平一步步提高。但高盛当初注资时,对海王提出了很高要求,而目前,海王集团方面却急功近利,将所有砝码都押在海王星辰身上,要其利润迅速提升。很显然,钱舜尧的离开是因为职业经理人与上层决策者之间思路的不符合。”

   依照高盛的注资要求,未来五年内海王星辰年营业额要达到40亿人民币,利润达到1亿人民币。以其2003年销售收入计,未来5年海王星辰必须在销售收入方面保持年50%的增长,利润增长则须高达100%。而2005年海王星辰年销售总额约为16亿元,利润1000万元左右,与其相差太远。

  “那时海王星辰在市场管理、内控管理上有很多问题,所以需要提高内部造血功能,需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熟悉海王星辰的营销专家冯建军说,“母公司海王集团对海王星辰的盈利能力提出了质疑,他们分析后发现,一级代理品牌根本不赚钱,如果需要获取更大的利益,就需要将一线自主品牌的份额增大。”

  为了提高利润率,海王星辰更将药店的经营模式变为多增加OEM产品,并在原总经理钱舜尧离职后,起用了对零售业经验颇丰的原物美集团及欧倍德公司高管钱建农担任总经理一职。

  

(责任编辑:铭心)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