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文会
人民币在升值的步伐中终于把“7”抛在了脑后。
2008年4月23日,美元对人民币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换6.9837元人民币,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时的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相比,已累计升值13.89%。
这样一个幅度,可能很多企业当初都没有想到,特别是那些人民币升值造成利空的出口型企业。他们不仅是没有想到人民币会迅速升值到这样一个幅度,更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幅度下企业自身还能存活。但是到现在为止,似乎还没有哪一家上市公司因为人民币升值而破产。
人民币的升值还在持续,普遍预计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会达到6.5元人民币左右,更大的考验可能还没有到来。
尽管很多的企业都在因为汇兑的不利因素而疲于奔命,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某些行业的上市公司成功的应对了人民币升值的问题。
而且,由于人民币升值对企业不可能是完全的利空或利好,不管是明显受益的企业还是明显受损的企业,都在积极地趋利避害,他们从财务、原材料进口、产业升级、产品升级等各方面来加以应对。
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应该说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带来了两个最明显的促进。一个是产品和产业的升级换代,这将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个是在产业与资本交融,全球资本市场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逐渐学会了运用衍生工具、调整债务结构、币种结构等各种财务技法来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尽可能地规避损失。
上世纪末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时,曾促进日本的产业升级,如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企业主动或被动的走上这条路。
拿纺织和服装企业来说,低水平和大众化的产品以往一向以价格低廉闯荡国际市场,利润已经很低,人民币百分之十几的升值幅度早已吞噬掉他们原本微薄的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不改善产品就与买家谈提价,几乎不现实。但如果提高产品内在价值,价格提升就会顺理成章。
比如,鲁泰股份(000726.SH)虽然处在人民币升值导致利空的纺织行业,但公司加大技术投入,2007年完成各类新技术、新产品开发80余项,2008年提出要加强生态面料和功能性面料的研究与开发,对超前技术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与储备。
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出口必然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这将使鲁泰成功应对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后带来的出口外汇损失。
利用金融衍生品是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另一有力举措。
比如,鲁泰股份这样的纺织企业,在2006年末及时地采用了美元期货这一对冲美元收入贬值的工具,将每个月到账的美元收入尽可能做成美元期货,尽可能地降低了美元收入的损失。
而中国国航不仅利用了金融衍生工具,还利用了航油衍生工具以减少汇兑的损失。
伴随着中国企业的触角极力拓到全球各地,企业收入的币种也涉及全球各主要币种,美元、欧元、日元、澳元等,判断各币种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从而有效的搭配币种或使用相关金融工具。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这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