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刘晓阳
刘金龙是上海市医疗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办公室主任,在参加今年第103届广交会时,刘金龙和其他医疗保健品企业的参展商欣喜地发现,他们的展区由原来拥挤的流花馆迁到了宽敞的琶洲会展中心。
与此相对的,却是医药保健品企业不得不面对沉重的出口压力。
医保商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第103届广交会医保展区共成交44078.4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01%。中成药、保健品、西药原料、植物提取物的成交额都大跌。
“今年的出口形势对我们医药保健品企业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据刘金龙介绍,很多医疗保健品的参展企业将遭遇的问题总结为“三率两价”。
“三率”是指汇率波动、贷款利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降,“两价”是指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
“原来对外汇关心得少,现在天天关注着汇率的变化。”上海某医疗器具企业的负责人说,“100万美元的出口单子,因汇率变化就可能造成十几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影响今年医药保健品出口的最大因素。原先基于价格竞争优势的低端医药产品、低端医疗器械、医用原敷料及所有出口的医药产品,都将因成本的提高而逐步抵消前期的价格优势,粗放型、低附加值的医药产品和生产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
据记者了解,去年6月,财政部取消含濒危成分的中成药出口退税,将西药原料药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5%。这对利润微薄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而西药原料药企业不得不大幅提价应对调整,也降低了它们的国际竞争力。
在医保商会关于广交会的总结中,还出现这样的评语:“劳动力、煤、水、电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涨价,与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夹击医药保健品出口企业,许多商品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因价格上升,大单减少,对我国医保产品的出口数量将产生直接影响。”
刘金龙告诉记者,现在企业普遍采用两招规避汇率风险,一种是在合同中加入相关条款,比如按照人民币或者欧元报价,也有的用固定的比较低的汇率来签订合同;另一种则是利用外汇衍生品进行远期交易,如利用远期结售汇的方法,在签单的同时锁定汇率、规避风险。医保商会会长周小明预计全年医保产品的出口增幅将略有下降。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