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德国本土以及美国市场出现下滑,但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强劲拉动下,去年,大众仍然实现了销量攀升。今年,大众集团给中国市场的销售目标升至100万辆,市场占有率达19%。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不轻松。
为了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大众首次推出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改进的车型上海大众朗逸和一汽-大众新宝来。
新车研发三年终于出炉
《第一财经日报》:大众在中国推出了不少经典车型,但在创新方面似乎不够快?
胡波:对。大众从进入中国,有很多的经典车型,如桑塔纳和捷达。但我们在做本土化的设计和研发以及推出真正适合中国消费者喜爱的车方面不够快,实际上朗逸和新宝来的项目从三年前已开始。
我们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的主流家庭车市场依然是A级车市场。B级车也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但A级车还是一个最主要的家用轿车的市场。所以朗逸和新宝来要一定程度上成为像桑塔纳和捷达这样的经典车型。
《第一财经日报》:大众推出了两款针对中国市场的A级车,在终端市场会不会相互竞争?
胡波:我们通过几个方面把这两款车做了细分,一个是面对的客户群有差异,因为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来,朗逸是针对更讲究生活方式的年轻一代,具有典型的亚洲品位的年轻人。
另外一汽大众的新宝来采用了比较典型的大众设计语言,比方说前脸还有它的C柱,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大众的概念,而朗逸融合了很多亚洲的元素,在设计语言上把二者做了区分。
《第一财经日报》:怎样看待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将来大众集团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是否也会推出他们的自主品牌?
胡波:从大众汽车的角度来说,非常支持企业做研发方面的探索,但我们认为这些东西是要分几步走。
在过去的经典车型改进过程中,合资企业已投入了很大的研发能力,这个能力已在逐步提高,像上海大众过去推出的帕萨特领驭,凝结了中德双方的合资企业在设计上的努力。后来新的POLO也上市了,也是中德双方共同的合作结果。
一汽大众现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就是新宝来的上市,凝聚了一汽大众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德国的精诚合作,比起领驭和新POLO,新宝来有一个质的飞跃,它融入了一些中国的元素,它从里到外是真正为中国消费者设计的。
综观其他合资厂家也有谈自主研发或者是推出对中国消费者的产品,但是一般来说都是拿来主义。对于国际的品牌来说,真正去开发两款车,去迎合中国的消费者的需求,目前为止还不多。
《第一财经日报》:这两款车是大众的品牌,那么知识产权是属于大众汽车德方的吗?
胡波:不,这是与合资企业共有的。
柴油车在中国发展只是时间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很多汽车企业都在研发氢能源、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大众好像除了TDI没有更多的新能源产品?
胡波:这是一个战略的问题,各个厂家的风格不一样。大众相对来说比较务实和踏实。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我们已宣布希望通过TSI和DSG节能减排,一个是发动机的技术,一个是变速箱的技术,好的发动机和好的变速箱配起来,立刻可以解决减少油耗这样的问题。
大众认为混合动力或者氢原料车可能不是一两年就可以立刻普及的。我们打算把1.4TDI放到一汽来发展,DSG也会很快地投入到国产的车型上,希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动力总成战略能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就是在2010年以前整个大众集团的排放要降低20%。这个排放目标要通过新的技术,而不是氢燃料或者燃料的替代品来实现。
《第一财经日报》:大众也会考虑混合动力吗?
胡波:全世界汽车企业都在研究混合动力、生物燃料技术。但大众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汽油仍然是一个主要的汽车燃料,所以把TDI和TSI当成降低燃料汽油的排放的工具,是一个务实的办法。我们的降低排放不仅是一个目标,还有燃料战略,包括生物燃料和柴油机,包括我们的动力技术。
《第一财经日报》:您说到了降低油耗,但中国现在对柴油车兴趣不高。
胡波:柴油车确实是一种需求,在欧洲卖两辆车,基本上有一辆车是柴油车,所以最终柴油车在中国会更多地使用,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包括跟政府的沟通,还有和燃油公司谈怎么提高油品,我们时刻准备着。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