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加强与券商、律师、会计师的合作,积极做好各项上市准备工作,争取2008年在证交所挂牌交易。”这是重庆银行2008年的首要目标。
5月5日,重庆银行公布了2007年的财务报告,每股收益0.28元,较2006年的0.15元/股大增87%。
这个业绩也为重庆银行IPO奠定了基础。
不过,重庆银行上市受阻的消息最近在当地流传。5月6日,一知情人士透露,证监会已经受理了重庆银行的IPO申请,但由于财政部关于金融企业员工持股的规定还没有出,在这种情况下,重庆银行上市暂时无下文。
据另外一位知情人士介绍,为了规范金融企业员工持股,财政部正在制定金融企业员工持股规定,而此规定的关键条款是限制员工持股的比例,在确定比例后,超过此比例的将可能被要求清退,剩余的延长锁定期。
此前,央行《关于城市商业银行吸收自然人入股有关问题的批复》规定,银行的员工持股不高于20%,很多银行的员工持股计划都是按此标准设计,比如
宁波银行(002142.SZ)的员工比例就达20%。
受累员工持股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正是财政部酝酿中的金融企业员工持股规定影响了重庆银行的上市进程。
在2007年之前,重庆银行的员工持股一直处于增长态势。
2004年,重庆银行个人股为3212.8万股,占比2.07%,其中内部职工股为520.5万股,占比0.34%;到了2005年,个人股从3218.2万股猛增到5745.4万股,占比增加到3.57%,其中内部职工股为2846.7万股,占比1.77%。2006年增加到6222.7万股,员工持股比例为3.07%。
重庆银行的员工持股来源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对管理层的激励。
自2001年起,重庆每年列支的股权奖励基金,通过董事会办公室代为用奖金购买抵债股权或股东拟转让股权的形式实现。该笔奖金不直接发放到被奖励者手中,形式上由重庆银行集中购买抵债股权或股东拟转让股权,然后将这部分股权按对应的股份数量登记在被奖励者个人名下。不过该激励计划在2006年已停止。
另外一个形式则是员工从股东手里购买。比如,2005年,重庆银行股东重庆隆鑫突然退出,希望转让所持重庆银行股权。当时一般员工可以买5万股,中干10万股,高管20万股。第三部分是,重庆银行前身为城市信用社,由老的个人股东转为重庆银行股份。
在宁波银行和
北京银行(601169.SH)上市之后,员工持股风波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备战IPO的重庆银行显然不愿意因此受影响。2007年9月,重庆银行开始清理员工持股,要求员工将所持重庆银行股权以1.1元/股转让给当地国资企业重庆国创有限公司。
尽管众多持股者对此极为不满,但是,最终还是得以完成。重庆银行2007年年报显示,其个人持股已经减少到5682.4万股,占比为2.81%。其中关键管理人员持股从2006年的467.1万股减少到68.1万股。
尽管重庆银行已经清理,不过仍受酝酿中的规定的波及。对此,一位靠近重庆银行决策层的人士认为,重庆银行对上市是有信心的,不管是经营业绩,还是公司治理机构。
上述人士介绍,重庆银行依然有进行股权激励的想法,不过是在上市之后,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
投资收益拉高业绩
虽然上市进程受员工持股的影响,但重庆银行2007年还是交出了一份较好的成绩单。
2007年,重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比2006年的9.39亿元大增65%。不过,作为收入主要构成的利息净收入占比从2006年的95%下降为83.35%,利息净收入余额为12.92亿元。
这并非中间业务改善所致。2007年,重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4599万元,在收入中的比重为2.96%。其实,推动收入猛增的重要因素为投资收益。
2007年,重庆银行投资收益从2006年的2659万元增加到22556万元,增幅为748%,在收入中的比重为14.5%。究其原因,主要是重庆银行将所持部分限售期满的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份在二级市场卖出获利所致。剔除此因素,重庆银行的收入增幅为41%。重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显示,2006年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18亿元,2007年减少为1亿元。
截至2007年末,重庆银行资产总额446.31亿元,存款余额353.31亿元,贷款余额237.20亿元,资本充足率10.65%。不良贷款余额2.5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6%,分别比2006年下降了0.21亿元和0.6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178.75%,比2006年提高69.58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