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在外滩这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簇拥着100多幢银行大楼,它被誉为东方的华尔街。600家中外各种金融机构、4000余家中外商会,使当时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仅次于伦敦、纽约,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靠着同一条黄浦江,但隔着不同的时空,本世纪的
陆家嘴正踌躇满志地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领航者。目前,上海较为齐全地集中了证券、期货、外汇、债券、黄金等金融要素。
从宏观层面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批准了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从中观层面看,浦东新区也于去年底出台《上海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陆家嘴金融城”概念。
但可以预见的是,上海走向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也充满着来自其他城市的挑战。在国内,香港、北京、深圳、天津等地都在暗自较劲;在国外,纽约、伦敦、东京等领跑较远。
上海在国内城市的竞争中突出重围的同时,如何在国际潮流的变化中紧跟领跑者的脚步,这给我们留下了疑惑。而今明两天举行的陆家嘴论坛,恰恰提供了这么一个思考与交流的平台。
本报为您呈现上海成为我国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也坦言上海所面临的挑战。
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在纽约华尔街、伦敦金融城等一系列名字后面,有上海“陆家嘴”的一席之地。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贾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