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尽快出台处罚规定,取法美国监管和盈富基金模式等
接连出现的违规减持行为再次使得限售股解禁成为市场的热点。
截至5月7日,沪深两市出现了三起违规减持大小非股份的案例,这距离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仅半月之余。
而对照监管部门对此的处罚措施,除了交易所进行公开谴责之外,还包括对违规减持账户进行半个月至三个月的冻结。
5月7日,证监会宣布对于
宏达股份(600331.SH)两股东违规减持进行立案稽查,这是迄今为止监管部门对于违规减持行为的进一步表态。
不过,对此有不少市场人士表示,违规减持的惩罚力度不够,仍旧会出现一些大小非持有者在过了限售期之后铤而走险,监管部门应当对于此类行为课以更为严重的惩罚。
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认为,建议监管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惩罚措施。
期待明确惩罚措施 对于已经发生的三起违规减持,沪深两所的处罚显然没有制度依据,这也成为目前市场诟病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早在《指导意见》颁布之后,东海证券的一份报告就指出,“没有提及大宗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等问题的相应对策和处理办法,虽然限售股解禁流通采取大宗交易方式,但毕竟这与传统的通过大宗交易方式流转的证券存在本质的不足,三个规定(《指导意见》和交易所的《通知》及《指引》)在这方面的不足给限售股解禁后流通留下了制度漏洞。”
韩志国称,监管层需要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将惩罚措施明确出来。“对于违规减持的现象,我认为不仅需要要求将其违规卖出的股票回购,同时要将获得的非法收益没收。”韩说。
一位从事资本市场方面的律师也表示,“如果短期内不能够将相关惩罚措施出台,那么对于违规减持者的行为处理将变得无法可依,甚至不排除出现类似的诉讼。”
此外,韩志国同时还建议,“光靠惩罚还是不行,预防才是最好的防范措施。在交易所层面可以从技术上将超过1%的部分进行锁定,使得股份持有者无法在竞价系统内卖出。”
上海一家券商经纪业务部门负责人称,监管层鼓励大宗交易转让的方式其实是考虑到缓解解禁股份对于当期市场的压力。“作为我们券商来说,是希望能够被引入成为大宗交易的一级交易商,这样不仅可以通过直接委托交易来避免对于二级市场价格形成的冲击,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交易双方的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上交所一位研究人士介绍,目前国际上对于限售股规定最为完善的是美国,其中对于锁定期、信息披露、交易量规则和监管门槛等都设置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以监管门槛为例,总交易额大于5万美元或者交易量大于5000股的就必须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在申请提交之后的3个月内必须全部卖完,如果没有完成还需重新提交申请。
“对应到国内股市,可以尝试针对一些大宗交易减持量较大或者对于二级市场股价构成较大影响的限售股减持行为进行信息披露,从而减弱对于二级市场的冲击。”上述人士表示。
借鉴香港盈富基金 来自安信证券5月对于限售股解禁的检测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未来三年将解禁11586亿股,解禁金额152280亿元,解禁量是目前流通总股本的2.3倍,解禁金额是目前流通总市值的2.1倍。其中解禁压力最大的3个月份分别是2009年7月(1848亿股)、2009年10月(3119亿股)和2010年11月(1634亿股)。
“假定20%的减持比例也有3万亿之多,这几乎是目前股市存量资金的两倍;更重要的是,截至目前已经过了限售期的大小非实际减持比例仅有三成,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内的大小非减持所需承接资金还要更大。”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不无担忧地表示。
在众多市场参与方呼吁监管部门对于限售股解禁严格执行和加重惩罚力度的同时,有机构也表示,对于大小非问题需要“堵”与“疏”结合,多方面着手解决。
平安证券在近期一份专门针对大小非减持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市场的抛压太甚而需求过于萎靡,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作为缓冲器来承接这些股票或逐步分散流转,以减少股市短期内的剧烈失衡,从而保持总体长期平稳。
而这一现象和香港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动用外汇基金购买股票而形成巨额的股票存量(官股)的减持类似,因此平安证券认为香港盈富基金的减持模式对A股大小非减持有借鉴意义。
具体来说,可以构筑一个待减持大小非的“股票池”,凡取得流通资格并拟减持且在沪深300成份股之列的限售股通过申报进入该股票池,当形成一定规模之后由此构建一个“预减持股票基金”,由国家或者指定机构成立一个类似盈富基金的专项基金来购买“预减持股票基金”的相关资产,从而达到大小非减持的平稳过渡。
此外,平安证券的分析师还建议可以适当鼓励股东通过发行存量可转换债券的形式减持其股份,将当期减持压力技术性后置;同时可以根据国家社会保障需要,划拨一定比例的国有股进入社会保障基金,及变“减持”为“转持”的思路。
不过,从近期大小非减持行为来看,超过七成的减持来自于小非,减持重点大致集中在亏损股和市盈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高估值个股,而一些具有稳定增长业绩的蓝筹来自大小非抛售压力相对较弱。
“这说明减持的根本因素还是在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努力鼓励上市公司提高质量,甚至将其和再融资和股权激励等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够更有效地减缓或消除大小非减持的动力。”平安证券认为。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