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小蕾
编者按:
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在人们几乎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袭击了物产丰富、人口稠密的天府之国。
惨烈的灾情牵动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心,不断升高的伤亡数字并非简单的统计信息搜集,其背后是众多瞬间逝去的生命。
温家宝总理当天就抵达灾区组织救援,全国各地在救难和医疗等各方面均给予灾区无保留的支持。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在余震不断的危险下率先进入核心区抗震救灾,新闻单位则24小时连续报道,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等地,献血的民众也围满了采血车,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灾区同胞的支持。
相对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如今中国已经有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足可在经济和财政上应付这样的天灾。另外,中国政府此次反应迅速,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就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入灾区救援,而且时时将第一手的信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传达,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扬。虽然在应急机制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但相对于2003年SARS危机初期的表现而言,如今当局在反应速度和透明度方面的进步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重大突发灾害虽然往往会给一国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这也是改进社会整体公共治理的好时机。在此次救灾中,政府表现好于以往,但非政府组织(NGO)的作用依然有待加强。在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国家,非政府组织在救灾方面往往有着多样化、灵活、迅速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可以与政府形成互补。如何有效的释放民间组织的发展空间,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属灾后经验总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此次全民积极支持各界救灾,社会动员力得到了很大激发。假如可以借此良机继续加强社会团结,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现代意识,进一步推动政府的透明度和权力运作的规范化,则整个社会的治理结构必将获得更大的改善,而中国经济的转型也将由此而拥有一个更为坚实的制度基础。(谷重庆)
汶川地震正威胁着众多生命,当前拯救生命是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这次波及半个中国的重大的自然灾害对中国经济的形势的影响,也同样被非常关注。此次举国震惊的自然灾害,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如何呢?我们将根据国际上巨大的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的一些记录,谈一些自己的基本看法。
灾区所受的经济影响会比较大
从短期来说,我们认为,局部影响会比较大。美国加州1989年和1994年连续发生两次较大的地震,都造成100亿美元以上的直接损失,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美国新奥尔良2005年的卡特尼娜飓风,整个地区几乎全部被淹没,几乎所有的人都流离失所。新奥尔良是美国主要的石油加工地,灾难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1200亿美元。当时新奥尔良的市长在公开场合猛烈批评美国政府,反应太慢,扩大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应该说,直到今天,三年过去了,新奥尔良从整体上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
地震给汶川以及邻近地区带来了巨大人员伤亡,基础设施严重破坏,断电,断水,房屋倒塌,交通运输中断,所有市场活动停止,虽然总体的损失要到救灾告一段落以后才能最终统计出来,但是汶川地区的经济可能多年都不容易恢复起来。
我们认为,此次灾难对宏观经济的总体影响不大,甚至还有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2005年因为美国两大赤字带来美国经济的严重失衡,也带来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加上美联储2004年开始加息,美国房地产的指标开始恶化,许多经济学家,包括我自己,都在讨论美国经济会硬着陆还是软着陆。也就是说,当时对美国经济放缓似乎已经是一个共识。
但是,一场卡特尼娜飓风,美国国会在巨大的财政赤字之下,仍然批准了440多亿的特别预算,拯救灾区和灾后重建,恢复石油加工生产。巨大的政府投入像是给疲态明显的美国经济注射了一支强心针,立刻缓过一口气。2005年,美国经济不但没有放缓,反而达到新经济恢复以来的高增长,美联储还维持了继续提升利率的货币政策。
虽然7.8级的汶川地震的巨大余波震动波及半个中国,但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远远比不上新奥尔良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关联度。经济影响主要还是在汶川地区以及周边数百公里内的范围,对国内其他各省的经济的“波及”和关联,应该是很有限的。而且,汶川地震后,相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会加大力度进行恢复重建,这些投入本身从宏观经济的意义上,就会稳定经济增长。
所以,如果没有其他变数,给定中国经济增长目前的环境和态势,汶川地震不会改变我们对中国2008年的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预期。
西部大开发战略
可能有一个突破
从长期来看,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可能有一个突破。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一直都缺乏推动力,也可能有财力物力上的限制。四川地处中国版图的西南部,西部各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汶川地震的影响,特别是对基础设施的破坏。可以预期,西部地区可能借助这次中央政府对灾区重建的投入和支出,包括,教育,能源,通讯,交通,环境,卫生,社会保障体系,几乎所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地方政府迅速恢复本地区的生命线和交通运输的迫切愿望,会更主动地增加投入,使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一个整体的提升,突破西部大开发的瓶颈,使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跨一大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质性推进,对中国整体宏观经济的持续,特别是平衡发展,应该有战略上的意义。
另外,国际经验显示,灾后对防地震的建筑技术研究上的投入增加,极大地推动建筑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带来经济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所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国家和地区,灾后都加大对防震,地震预报方面研究的投入。最后带来在房屋建筑、水利、水库抗震、供电供水设备安全、污染的气体和液体的防震保护、气象、地震预报、环境保护等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人类如何应对大自然带来的突发性、偶然性灾难的生存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对经济的正面影响。
最后,汶川地震还引起一个重要思考。美国加州1994年的地震震级并不高,但是发生在人群稠密的地方,所以造成很大的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中国是人口大国,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如果人口太过集中,任何一个灾难,都会造成惨重的生命的代价。从生命安全的角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式上,可能需要增加一项前提考虑,在地震发生概率较大的地区,可能应该选择建设更多的中小成市,而不是单一的国际大都市的思路。
(本文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