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旷野
对于目前国内基金业的“散户化”投资行为以及国内基金公司开展专户理财业务后将国内机构投资者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何改变等相关问题,外资的机构投资者是怎样看待的?本报就此业内关心的问题,对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兼中国策略师娄刚进行了专访。
低位急速斩仓,高位抱团取暖
《21世纪》:目前在A股市场上,基金由于规模突飞猛进而备受瞩目,而其“散户化”的行为也饱受争议。你怎样看待中国基金业的现状,与国际同行相比有什么区别吗?
娄刚:尽管近几年国内基金的规模发展很快,但是在资本市场上基金占比仍然不够大,机构化水平在世界范围比较来看还比较低。国内基金和境外基金在募集和管理上并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国内基金大多为契约型,就是每发一个新基金就是新增一份合约,境外基金主要是公司型,新增一个基金就设立一家公司。
的确,国内基金目前具有很大的散户性,例如这几个月基金经理在A股跳水后斩仓,和前面市场高位时基金的抱团取暖就是散户性的表现。
同时,在市场行为特性之外,也应该看到国内基金具备的机构特性,这些年基金公司在专业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方法、系统的选股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21世纪》:提到基金的散户性,人们总是拿QFII作为比较对象,有观点认为QFII的投资更加理性。我们知道投资国内基金的主体是散户、个人,而QFII的投资者主体是养老基金、退休基金和大学基金等等,投资者的不同是否对基金的投资行为有影响呢?
娄刚:投资者素质对基金投资行为的影响是必然的。可以说,基金散户性的根源就是其绝大多数投资者是散户,散户抱着很强的投机心理将钱投向基金,一旦市场情况不好,散户就纷纷赎回,市场好了,又拼命加仓。
基金经理作为一个实际的投资主体,面临这样的市场,只能选择适应,被迫高买低卖。而QFII由于其投资者本身就属于机构投资者,对短期市场波动不敏感,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强,不用担心会有短期的大额买入或者赎回。
另外,QFII的基金经理不必面对每天净值排名的压力,对他们投资业绩的评价一般要等待1-2年以上的时间跨度,有些机构内部可能每个月会评价业绩的状况,但是不会以几个月的业绩来论英雄。总的来说QFII基金经理的自由度比国内同行大得多。
需要强调的是,市场的成熟是有阶段性的,没有必要对这个对比过分苛求,市场的现实存在就是合理的。就算QFII的基金经理来管国内的基金的话,除了适应,恐怕也没有什么。
“说是巴菲特,做像索罗斯”
《21世纪》:专户理财正在成为国内基金公司争相开设的热点业务,专户理财的资金来源并非散户,那么这项业务的兴起对改变国内机构投资者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没有实际意义?
娄刚:我认为短期内实际意义有限。A股市场并没有全面认可价值投资的理念,虽然很多机构都宣称坚持价值投资,但是实际行动却不是如此。
在股指上涨到6000点的时候,我没有听到一个国内的基金经理表示市场超估而打算卖股票,而近几个月股指暴跌,基金则在拼命的出货。这就是明显的散户行为。
而据我对客户的了解,去年股指达到5000多点以后清仓的QFII属于大多数。因为每家外资券商都有固定 的QFII额度,通常都是十分紧张的,而在5000多点之后那段时间,我们的QFII额度变得十分宽松。
价值投资和机构化的过程是鸡和蛋的关系。在一个不认可价值投资的市场中,即使参与者全部是机构投资者,也只不过是很多大散户而已,因为它们的投资行为和思路与散户相同,是以一种投机方式运作基金。
机构化肯定会推动投资市场对价值投资和基于基本面研究的投资理念的认同,反过来,当后者得到市场的强烈认同之后,也将促进机构化的发展。
我们必须承认??投资是一种艺术,也是一个专业。像现在兴起的专户理财,其实投资人对基金经理的要求还是很苛刻的,要求低风险,高回报。这显然仍然是一种不成熟的散户的心态。所以,单边的推动机构化是没有意义的,需要各方面同步建设,向社会大众和投资机构推广成熟的投资理念和理财意识。财经媒体在这方面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当然,并不是说作为机构投资者就不能够投机,重要的是明确投资理念,同时细分客户群。例如一个对冲基金,就应该让投资者清楚基金的特点就是高风险和高回报。而国内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嘴上说自己是巴菲特,而实际操作起来却像索罗斯。这就是机构化还不够彻底、不够专业的表现,机构投资者还没有对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有全面的认识。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