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奥运后之后,会不会遭遇大的麻烦?这个问题,很早便在日本、台湾被提出,而近来更普遍为欧美投资者所关注。
北京奥运会的总投资规模,可能超过四百亿美元,这个数字超出过去一○八年现代奥运会历史上的所有举办城市的所有投资之总和。
四百亿美元无疑是一个大数目,不过分散在四年投资,每年不过一百亿美元,中国经济GDP超过三?三万亿美元,北京市的投资仅占全国总投资的一?八%。在奥运二○○八年八月以前,中国经济增长不是靠北京的奥运投资撑起来的,之后也不会因没有奥运投资而垮下去。从投资意义上看,北京的体育场馆、酒店道路对中国经济的实际推动作用并不大,因此奥运之后经济出现急跌的机会也不大。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增长风险,似乎已经减少。最近去过上海的人,发现那里到处都是地铁工程;去过重庆的人,发现那里到处都是道路、桥梁建设。中国省市两级的地方政府刚完成换届过程,新上任的省长、市长不约而同地要求在经济上大干快上,一轮新的基础建设投资已经展开。中央政府在口头上仍然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新增贷款数量在今年二、三月已恢复到每月二千五百亿人民币,大致与去年平均月借贷款相同,但明显高过二○○七年最后三个月平均每月九百一十亿的低迷水平。四月的新增贷款更超过四千六百亿人民币,中国的宏观调控其实已名存实亡了。信贷环境正常化,是推动地方基础建设重新上马的重要因素。
地方政府五年一次的换届,例必带来投资反弹。一九九三年如此,一九九八年(尽管遭遇亚洲金融风暴)如此,二○○三年(尽管遭遇SARS)也是如此。笔者相信在二○○八年,地方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一定不会少。其实三月份开始,地方政府的招商、投资活动明显在加速。
中国的出口,相信在今年很难不受美国衰退的影响,何况下半年还有欧洲、日本经济放缓。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出口企业,已经深受人民币升值加速、工人工资激增、材料能源价格暴涨的影响,去年推出的削减出口退税、两税合一带来更沉重的经营负担。今年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冲击甚大,劳资关系恶化,出口业的确面临严峻挑战。笔者估计,广东省的出口企业中,三年内会有三分之一关闭或迁出,而广东省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三分之一。今年中国的出口增长可能仅有单位数字,为二○○一年来之首次。
不过内需增长至少可以部分抵消出口产业的负面因素。除去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消费增长也在加速。今年第一季度零售消费增长接近21%,为十年以来最高。服务消费和农村部消费,正成为带动整体个人消费的两大主力。而且政府目前的负债比率已经降到近十年的最低。如果有需要,北京完全有能力通过财政扩张政策,抵挡可能出现的增长失速。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朱?基便是依靠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度过需求不足难关的。笔者不相信中国经济会在奥运会之后失速。
奥运之后,政府在推出新政策时,顾忌会少一些,所以不排除一些奥运之前推出的政策出台。但是政策推出一定有其目的性,从宏观调控到房地产政策,其实并未因为奥运而缓行。同时北京在新政策推出前,笔者相信一定会考虑国际环境和国内增长风险。
中国的股市、房市,是经济中最弱的一环,也是最容易出事的地方。股市、房市在二○○六至二○○七年的暴涨,的确加大了资产价格暴跌的可能性。不过股市、楼市在过去一年的持续下跌中,在相当程度上释放出了调整的动能,减少了进一步爆跌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北京官员的言论最近均由吹冷风改为吹暖风。至少在政策层面上,北京再度强力打压股价、楼价的可能性不大。
与股市相比,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可能更大一些。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房屋销情急转直下,开发商的售房回款大幅下降。在银行贷款基本断绝,A股集资受到政策性歧视之下,开发商将希望全部放在香港上市上。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H股IPO难产时,相信一批开发商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威胁。笔者估计不少开发商熬不过今后的六个月。但是整体经济处于负利率时期,流动性大量过剩,因此其它公司愿意趁机吸纳土地储备。相信资金短缺的开发商,可以通过卖地度过财政困难,房价不至于因此大跌。
奥运会后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并非增长失速,而是通货膨胀升温。食品通胀的最坏时期,应该在二○○八年上半年。随着雪灾影响的消失和统计基数的提高,食品价格应该出现回落。不过价格从来是易升难降,食品价格的回落速度不会快,同时国际粮食价格飙升也会影响国内粮价以及价格预期。
最大的担心来自工资的上升。在已知的第一季度上市企业的季报中,工资成本激增几乎成为例牌。而且劳工短缺明显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笔者相信,在通胀预期加剧之下,工资上涨已成普遍趋势,而随后出现全面通长的可能性甚高。除了食品价格高企,遍地出现?油荒?、?电荒?外,一些十几年都未涨过价的产品(如冰箱、可口可乐)开始涨价。成本压力,似乎在通过各种渠道拉动价格上升。
中国在二○○九年出现双位数通货膨胀,并非天方夜谭。这种发展暂时还不是笔者目前认为最可能发生的状况,不过出现此状况的风险与日俱增。这个可能是奥运会后,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
作者:陶冬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