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亚洲需要构建区域性防灾减灾体系

  特约评论员 刘军红

  汶川地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也引起亚洲,以及世界各国的善意关切。日本、俄罗斯等国相继派来了紧急救援队和医疗队,国际社会提供了数十亿人民币的救援物资和善意捐款。赈灾已成为世界共有的人道事业,而相互依存的时代,更呼唤涵盖亚洲地区的国际防灾减灾体系。

  自然灾害从来就不以国界为限,更不为社会制度、民族、宗教乃至意识形态所左右。但是,必须承认,尽管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防灾减灾合作有所推进,却未能正确认识到建构区域和国际性防灾体系的必要。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联合国的倡导下,国际防灾合作才走上体系化的构建道路。

  标志着国际防灾减灾开始走向体系化构建方向是1994年在日本横滨召开的“联合国世界防灾会议”。会议发表了主张灾前预防、灾后构建强有力社会的“横滨战略”。2005年1月18日,面对印尼海啸灾情和阪神地震10周年纪念之际,第二次“联合国世界防灾会议”在日本神户召开,168个国家的近4000名代表与会。会议提出了包涵国际防灾理念的“兵库宣言”,并制定了国际防灾合作10年规划的“兵库行动计划”。值得提及的是,在会议期间,日本政府与联合国共同倡议成立旨在长期支援灾后复兴重建的“国际防灾机构”构想,与1995年阪神地震后日本促成的“世界卫生组织神户中心”一道,扮演“灾区主导的”国际合作防灾基地。新的“国际防灾机构”将通过吸引国际专家就地展开采集灾情数据,进行实地科学研究的方式,为未来制定长期有效的国际防灾减灾措施,构建世界性防灾减灾体系,提供智力支持。

  实际上,中国在构建国际防灾减灾体系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2007年8月份,第三次"联合国世界防灾会议"在中国东北的哈尔滨市召开。中国水利部等机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了会议。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国际救援技术成果和设备展览会,为加强国际防灾减灾合作提供了交流的场所。此次会议进一步贯彻了国际合作防灾理念,具体落实了2005年神户会议的防灾战略,促进了国际合作型防灾体系的建设。

  毋庸讳言,国际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过程,始终伴随着“国际政治学”的阴影。事实上,回顾2004年底印尼海啸后的国际赈灾活动,不难看出,当时大国利用赈灾援助,暗施影响,“私谋空间”,甚至一度将“海啸援助”演变为相关国家争取入常的竞选舞台,如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竞相提高援助金额,展开“承诺”大比拼。而美国更是极力构建“美日澳联合援助体制”,瓦解联合国主导的防灾减灾体制,争夺海上控制权。围绕在印度洋构建海啸监控网络,大国间也是展开了异常激烈的争夺。对此,我们认为,防灾体系的“去政治化”异常重要。日前,围绕缅甸热带风暴灾害的国际援助,东盟紧急外长会议提出构建有条件开放的东盟援助体制设想,为地区防灾减灾体制的建设提出了新思路。

  亚洲近10年来一直是世界上灾害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我们认为,亚洲需要构建区域国际防灾体系。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让日本发挥比较突出的作用。

  日本或许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具有防灾能力和意识的国家,日本的防灾经验应该“变为”亚洲地区共同的防灾财富。汶川地震后,不仅日本地震厅的新泻监测中心积极传递监测信息,确认中国地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日本政府也迅速组织派遣专业救助队和卫生援助队,亚洲各国纷纷提供人道支援。这预示着亚洲构建涵盖地区的、以互助合作为基本方式的防灾减灾体系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早在2005年印尼海啸援助首脑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就曾向日本提议,加强中日在地区范围内的防灾减灾合作。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表示支持。如今,“战略互惠”已成为中日关系的主题。在地区经济、环境合作基础上,构建地区灾情灾报体系、灾害紧急救援以及灾后复兴合作体系,无疑符合亚洲地区的共同利益。

  

(责任编辑:悲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