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5月29日电(记者訾红旗、顾立林)2005年以来,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全省集中70%的中央、省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资金并整合涉农资金2.5亿元,集中投入到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实施规模开发,打造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一直是河南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课题。据了解,自2003年以来,河南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37亿元,改造中低产田776万亩,累计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0多亿斤。
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过程中,河南发现,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全省各个开发地区,表面上兼顾了平衡,这种“撒胡椒面”式的投放方式,很难形成合力,解决真正急需解决的问题。
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杨舟告诉记者,与其面面俱到,不如突出重点,整合资金,形成合力着力打造粮食核心产区。从2005年起,河南集中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资金投放到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打造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张成智介绍,依据“竞争立项、专家评审、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竞争开发原则,由河南省政府确定的27个重点县(市)参加竞争重点开发项目,评审确定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通过竞争开发,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通过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把项目区建设成为旱能浇、涝能排、科技新、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打造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虞城县是第一批被确定的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田庙乡农民在得知综合开发黄河故道荒地的消息后,主动向村委会、乡政府提出开发要求。县里组织涉农部门参加的专家评估小组,对符合条件的村进行综合性评估分析,选优汰劣,确定项目区的建设地点。两年来,这个乡共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00多万斤。
据统计,2007年河南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粮食总产量达到400.15亿斤,比上年增产23.78亿斤,占全省新增粮食产量28亿斤的84.9%。
为了把粮食核心区建设得更好,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提前发布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投资指南。在项目选择上,坚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重点,突出体现资源特色,重点扶持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发展,共安排
农产品生产、加工项目196个,催生了北徐、三高、众品、永达、大用、思念、科迪等一批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改变“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状况,推动河南农业从“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的转变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