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不方便谈这件事,因为我们旗下还有另一只基金参与了其中。”5月29日下午,凯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董事赵宁在电话中,以此为由婉拒了本报的采访要求。这是被指卷入TVB(00511.HK)的大股东邵氏兄弟(00080.HK)股权争夺战的众多外资机构中,首次作出确认回应的一家。
位于香港的私募与M&A研究专家、AVCJ总编Paul Mackintosh随即对本报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外资私募基金已不大可能购入邵氏。“外资对媒体掌控的威胁在香港已经被夸大,所以可能性很低,何况除了直接投资于电视行业,类似凯雷等私募财团有很多方法可渗入拥有稳定现金回报的媒体行业,TVB绝对不是最后而唯一的选择。”
在外资进入陪跑状态下,碧桂园(02007.HK)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笑到最后的可能性不断增大。不过有分析指出,庞大的融资成本??利息支出,将令杨国强无利可图。“他必须要想方设法,在成事后做多收购标的股价,以弥补利息损失。”永威投资北京代表处总经理谢忠高分析说。
外资难图利
Mackintosh表示,外资的胜算从一开始已不大。“这并非外资首次希望介入香港的传媒业并购活动,但从过往的记录看,外资几乎没有成功过,所以我并不对他们的行动抱有很大希望。”
他表示,发展时间更长的台湾媒体业,早已成为外资私募并购的乐土,因为在市场化的环境下,台湾媒体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利息回报,私募可把这种稳定的收入来偿还其他并购活动产生的银行利息债务。“所以外资从一开始就有不少(TVB以外的)后备选择。”
因此,他认为从回报率的角度来考虑外资私募对是次并购的盈利评估,已经失去意义。
根据最新的市场消息,杨国强或已对邵氏掌门人邵逸夫开出了高达110亿港元的报价,这意味着已从恒地主席李兆基处获得30亿港元私人贷款的杨氏,还需从银行获得差不多80亿港元的额外融资。以年息3厘算,每年杨氏需偿还2.4亿港元予融资银行团,若年息提高到5厘,则还款额将飙升近一倍至4亿港元。
被高盛指成长率低于亚太同业均值的TVB,收入能否赶上这种滚雪球般的利息债??数据显示,TVB2006年集团营业额与股东应占溢利仅分别上升0.6%与0.1%,2007年上半年情况好转,这两大指标的增幅亦只有1.7%与5.8%。
明显入不敷出的财务算盘,令Mackintosh质疑杨氏收购并不仅仅出于经济上的考量。“在这一阶段,我还无法判断内地政府是否为杨国强的收购行动开了方便之门甚至直接提供融资支持,但我推测会有国资背景的相关实体或一些善意公司为杨提供帮助。”对此香港媒体此前已指出,中银香港与交行均为杨的融资银行团成员。
资本游戏后着?
谢忠高对此表示,单纯从现金流看,杨氏以过百亿港元收购邵氏,的确会得到收入的负值。“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的解决方式,是事后做多收购标的的股价,以股价的浮盈来抵消银行利息高于派息收入的不利景况。”
“这其实就是资本游戏了,”谢忠高说,“分拆是最容易达成的做法。”他指出,通过剥离重组分拆等步骤,邵氏的股价可以得到上升的催化剂,而这一股票账面盈利的增长比TVB的派息增长要更为可观。“另一个可能,是作为中介,把收购来的标的转售予第三方,而这种情况下一般只会有两种买家。”其一,是希望间接实现对上市公司掌控的原有大股东,这在邵氏的例子中并不适用;其二,则是自信比前一手买家有更高超财技的买家。“后一种情况往往会有更激进的分拆游戏出现。”
有观点认为,杨氏首先会将邵氏旗下的片场用地转售予大债权人恒地。大福证券的研报便指,邵氏兄弟的清水湾片场用地在进行换地申请后,可发展成为92万平米的住宅或商业发展项目,这些地皮应值55亿港元。
算盘各有各的打法。《明报》报道指出,杨国强的财务顾问坚持,在目前杨的报价水平交易不应进行。另有消息称,部分融资银行团成员,亦仍未与杨氏达成具体的融资协议。这出媲美TVB出品的电视剧剧情的收购大戏,参与其中的编剧们显然还未写好结局的剧本。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