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新闻 > 深度阅读

限制塑料袋向白色污染宣战

  当宏观的政策直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时,作为政策的配套规章,就必须设置替代机制和补偿机制。具体到塑料购物袋问题上,也就是要给消费者想一个便利而又不会增加额外负担的办法。

  文/本刊记者 齐殿斌

  1999年,来自德国的麦德龙超市正式进入南京时,就在收银处提醒消费者,该店不提供免费塑料袋,如想购买,小袋0.3元,大袋0.5元。

这种做法曾遭到非议和投诉,但麦德龙坚持下来了。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如今“限塑”大限已经临近,使用塑料袋这个沉重的环保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

  “限塑”从有偿开始

  提语:少用400亿只塑料袋,相当于少产80万吨塑料袋,少消耗石油240万吨,可抵两个中等油田产量;等于2007年全国生产乙醇总产量的1.5倍;能省下1000多万吨粮食用于生产乙醇;还能减少电力、水等资源的消耗。

  从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将实行塑料袋购物袋有偿使用,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对身陷“白色污染”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件值得令人欣喜的大好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一些国家率先倡导免费变有偿。近年来,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基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对塑料购物袋实行有偿使用政策。

  意大利政府对塑料袋生产商和销售商实行“课税法”;爱尔兰从2005年3月开始对每个塑料购物袋征收相当于13美分的塑料袋使用税,所收税金用于环境保护项目。以上两国均在税收政策出台后的几个月里,塑料袋使用量骤降大约90%。

  南非则是从2003年5月起禁止使用厚度在0.03毫米以下的超薄塑料袋,同时要求零售商对塑料袋收费。德国、荷兰、英国等国的超市都用纸袋替换了塑料袋,一些尚在使用塑料袋的地方,多数也是有偿提供。韩国1999年实行购物袋收费,塑料袋的使用减少60%。香港将在2008年底征收购物塑料袋环保费。台湾地区从2002年开始,购物塑料袋不再免费提供。

  几年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也有不少超市、商场开始有偿使用塑料袋,虽有不同声音,但也有成效。

  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有一只塑料袋能重复使用一次,节约率就是50%;如果反复能使用10次,全国每年就会因此而少用400亿只。

  少用400亿只塑料袋,相当于少产80万吨塑料袋,少消耗石油240万吨,可抵两个中等油田产量;等于2007年全国生产乙醇总产量的1.5倍;能省下1000多万吨粮食用于生产乙醇;还能减少电力、水等资源的消耗。塑料袋虽小,节约账却大。

  一些环保人士认为,“有偿使用塑料袋”的尝试,应该看作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种制度创新。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塑料袋的成本摊进了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之中,将会约束塑料袋的使用,防止滥用,这将引导、重塑绿色的消费习惯。在中国尚未建立起垃圾分类制度的情况下,有偿使用显得尤为必要。

  惊人的“白色消费”

  塑料,问世于100多年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塑料制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塑料袋便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塑料制品中“最精彩”的一笔。

  小小的塑料袋,影响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提篮小买”变为“提袋小卖”,两手空空进菜场(超市),大袋小袋拎回家。各种精美包装盒内外封塑,家庭中所有生活用品无不跟塑料有关。塑料无孔不入,无所不及,消费量越来越大。

  有数据统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里有1/4是塑料垃圾。我国每年都要生产、销售和使用大量塑料购物袋。一个中等城市,每人每月平均消费塑料包装袋45只。一个超市按每天1.7万人次的客流量计算,平均每天要消耗塑料袋3.3万只以上,塑料袋成为全球最大的“白色消费”,仅中国每年消耗的塑料袋就在800亿只以上。据了解,每生产1吨塑料袋需3吨石油,我国一年耗费160万吨塑料袋,有480万吨石油用于制造各种塑料袋,约占全国消耗石油的1.5%。“白色消费”席卷全球,这是发明使用塑料袋之初谁也不曾预料到的。

  铁路,被人们誉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由于每年随车使用塑料饭盒,曾经使铁路沿线成为十分壮观的“白色污染”带,几个部委痛下决心,改用不锈钢饭盒和可降解饭盒,加之回收力度大,“白色污染”状况基本改观。但是,生活中人们对塑料袋的依赖性却越来越大,“用着方便,扔着潇洒”,便是街头巷陌、城市乡村、车站码头、旅游景点、娱乐场所、休闲小吃、购物广场等真实写照。

  塑料大棚为人们提供了反季节蔬菜,地膜覆盖为农民提高了作物产量,塑料防渗提升了沟渠河坝节水能力,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破碎的塑料薄膜,给生态造成了另一种污染和损害,而这种污染是在全人类无意识的参与中造成的。它同便捷的塑料袋一样,表面看的是一种社会进步,实质却是资源与环境意识在潇洒中倒退,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还培养了人的一种懒惰意识。

  新华视点曾做过一项问卷调查,有82.6%的外出购物会选择商家提供的塑料袋,有36.6%的人表示用完就扔掉,有34.8%的市民对塑料袋危害环境表示不了解。“白色消费”还在以惊人的速度有增无减的加剧。

  “白色污染”200年

  也许一家一户每天用几只塑料袋并不起眼,也许我们每个人随手扔个塑料袋并不在意,但正是这无数个“不起眼”、“不在意”,造成了惊人的“白色污染”骇浪。如果你留心一下垃圾池(桶),每天都是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垃圾包,大风一刮便成了“满城尽带塑料袋”的景象。在城郊结合部的露天垃圾堆或沟河边和水面上,几乎满眼尽是塑料袋。

  北京市马家楼垃圾处理站拣拾平台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每天要处理的垃圾中,只有10%的塑料袋能被机器吸出来,其余90%只能被填埋处理。

  目前,北京市每天产生垃圾1.5至1.6万吨,其中有一半是无法处理的塑料类垃圾。北京安定填埋场原设计使用15年,却5年内就满负荷了。

  这些被集中填埋地下的塑料袋等各类塑料制品,需要100年以上才开始腐烂,200年后才能完全降解。当我们的子孙们拥有先进技术能够无污染的处理掉祖先们遗留下来的各类塑料制品时,还能看到他们的祖祖辈辈曾经使用过的塑料袋等。

  有一个统计数字相当惊人:在全球范围内,一年至少有5000亿只塑料袋被人们拎回家,一分钟内就要用掉100万只。有人作过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们过去每年已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层“白色外衣”。

  残留在土壤里的塑料因破坏结构和影响根系生长、土壤呼吸,可使农作物减产5%左右,严重的田块减收两成。我国已有近亿亩农田遭到塑料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有专家预测,如果按照我们今天的速度毫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的话,千年之后,我们的地球土壤将无法再生长出粮食。

  塑料袋除了填埋就是焚烧,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素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当人们在尽情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便利和快乐时,很多人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给我们的未来制造灾难。

  南京工业大学高分子学专家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生认为,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塑料袋盛装食品对人体是不利的,因为塑料制品多为聚苯乙烯的二聚体和三聚体,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高温下可产生多达16种有毒物质,长期如此,有毒物质就会慢慢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造成慢性损害。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梁冬梅预言:如果不去治理,终有一天,满世界的白色将吞没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相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责任与办法

  塑料袋要收费,目的是减少使用,出发点是环保。这关系国家可持续发展,终究也是为了造福民众。然而,这毕竟会改变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购物方式。

  其实如果仔细分析,过去我们的“免费”塑料袋其实也并非“无偿使用”。塑料袋是商家买,向消费者“免费”提供的。既然塑料袋商家是花了钱的,而给消费者使用时又没收钱,从“经济人”的假设出发,就有理由认为其实塑料袋的费用是含在货价内的。

  现在“通知”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应当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同时在销售凭证上应单独列示消费者购买塑料购物袋的数量和价款。而并无特别条款说明商家应象征性地减价来体现成本的减少。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者就为塑料袋埋了两次单。虽然具体到每次购物行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毕竟存在对利益的重新划分。

  当然,新政策的本意是要通过收费这样一个硬性要求来减少消费者对塑料袋的依赖,从而达到环保的效果。但当宏观的政策直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时,作为政策的配套规章,就必须设置替代机制和补偿机制。具体到塑料购物袋问题上,也就是要给消费者想一个便利而又不会增加额外负担的办法。

  前段时间,“重新拎起菜篮子”成了街头巷尾的热议。这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增加非一次性购物袋的使用。一方面,倡导消费者多使用非一次性购物袋;更重要的是政策调整后,让经营成本降低的商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这方面,配套的办法理应有所体现。比如要求商家对不使用塑料袋的顾客给予相应的送礼或积分奖励。国外已有不少经验可以借鉴,比如韩国的商场和超市就把出售塑料购物袋的经费集中起来,主要用于向顾客免费赠送非一次性购物袋,或用于捐助环保社团、为环卫工人子女提供奖学金等。

  向您推荐

  “限塑”大限临近,许多人纷纷“出招应对”:布袋子、菜篮子、环保袋、纸制袋……

  布袋:布袋结实,还可以反复使用,而其最具优势的一点是老少咸宜,尤其适合青年人购物使用。缺点是装不了鱼虾等。“平日买菜,鱼啊、肉啊、汤汤水水的怎么可能用布袋装?油腻的、腥的、生的、熟的……都混在一起装,实在是不卫生。”

  环保塑料袋:具备人们已经“习惯了的”一切优点,用来装豆腐、馒头、糕点、熟食之类的食品,还真是没有什么比它更合适的,是目前最好的过渡品。缺点是即使是可降解塑料袋,也需要在特定的温度、时间等条件下才能降解。环保方面,并非上佳选择。建议配合布袋使用。

  网兜:容量有可塑性,轻巧、便于携带,同时便于清洗。此优点非布兜、筐类可比。但目前很少看见市场上有零售的,购买困难。此外,由于有网眼,体积小的物体会漏出去。

  篮子:塑料的、草编的、竹条的……各式各样的菜篮子本是最正宗的购物工具,如今仍被大爷大妈和怀旧人士所青睐,然而现在是否还能得到人们的热捧很难说。但篮子要想被大家广泛认可,还需好好装扮装扮才行。建议超市提供一些临时用的篮子,方便顾客。一些快餐连锁店在夏天为顾客预备雨伞,下雨时顾客可交一定的押金后取用,之后在任何一家连锁店归还,都可取回押金。超市为顾客准备菜篮子不妨借鉴此法。

  纸袋:与塑料袋功用相近,且可回收利用。一些快餐店用来盛外卖的纸袋也给了不少人启发。但有人持反对意见,表示纸袋的大量生产将导致砍伐森林,实际上是在破坏环境,并非利于环保。

  一只小小塑料袋,它不仅牵扯到环保大问题,而且牵动13亿人的生活。塑料袋问题,涉及面最广、数量最大、参与人最多,这也是我国史无前例的全民参与的环保行动。治理“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公共政策应该是利益共享、成本共担,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做好这项环保事业。(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责任编辑:钟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