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新闻 > 深度阅读

财经文摘:银行生态调查

  编者按语:体制的痼疾,法律的缺失,意识的偏差??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

  银行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也是近期改革的重点。由于牵一发而动全身,银行改革中顾此失彼的现象也引来较多争议。

  2007年8月,美国兰德公司发布研究报告《银行改革:市场化的挑战》,对中国银行改革进行了全面分析,本刊将报告精彩部分进行摘编,以便读者对中国银行业改革有一个全面的印象和认识,并把握未来趋势。

  报告作者冈崎久美子,兰德公司亚洲政策国际研究访问学者,现任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研究中,她曾多次与兰德公司、日本银行界及中国政府官员和学者沟通讨论。

  渐进的改革

  国有控制下的中国银行系统已经造成资金配置功能紊乱,经济整体效率也由此大打折扣。

  一般来说,中国金融机构的组成极为庞杂,而且被定义为商业实体(极少数政策性银行和政策性资产管理公司除外),其金融机构在框架上看上去和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导向的金融机构十分相似。不过,中国的银行机构与发达国家的区别又是十分明显的:银行提供的融资占企业融资比重极高;银行部门被国有四大行和国有资本参股的商业银行控制着。

  尽管现在评判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还缺乏统一的标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此不均衡的金融系统对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相当不利。中国的商业银行负担相当沉重,他们的报表表现不佳,无法将贷款发放给那些有增长潜力的高效部门。这是中国政府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进行经济改革必然的逻辑结果。

  突破意识形态枷锁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对改革则采取了渐进、独断的模式。

  中国的经济改革向来缺乏清晰的目标。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始终在谨慎中逐步调整和完善。现在,中国的改革目标正逐步过渡到建立市场导向下的、与世界接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上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国家,1978年到2006年,中国年均GDP增长9.7%。作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中国GDP规模在全球经济中排名第四。2005年,世界第三大外汇储备国花落中国。

  渐进式的改革,也使这个国家的经济在稳定中得到发展。不过,中国的改革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国有控制下的中国银行系统已经造成资金配置功能紊乱,经济整体效率也由此大打折扣。

  1978年前,中国银行系统完全是前苏联垄断模式下的运作方式。“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银行机构被合并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中国惟一的银行。这场大合并源于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批判,运动甚至将商业活动定性为“没有必要”。

  这个时期,由于贷款收缩,中国的金融商业活动呈现凋敝的景象。1969年,中国人民银行成为财政部下属单位,扮演着政府会计和出纳的角色,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银行。

  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政府为恢复对金融系统的控制,强化了人民银行的地位,1978年1月,人民银行从财政部分离出来,这标志着人民银行向中央银行迈出了重要一步。

  国企改革的“稳定器”

  通过回顾改革30年来的改革史,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系统的改革成就是十分显著的。不过,在提高经济效率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中国银行系统的改革显然缺乏深度。与国有企业和政府改革一样,银行在中国改革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

  银行改革之所以徘徊不前,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中国政府通过银行转嫁国企改革成本。由于国企改革会减少政府通过预算配置资金的权力,通过政府控制的银行转移成本也就成为政府最便捷的选择。在中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组成部分。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国有经济占工业产品产值和就业岗位的比重达到60%至70%。为防止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中出现社会问题,银行被要求向国企提供充足的资本金。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地位并非一般人想像中的那样独立。

  作者:Brad Howarth 出处:美国《商业周刊》2008年4月3日 编译:杨政文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钟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兰德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