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经新闻

菲亚特全球重生 中国仍是未知数

  本刊记者 满凯艳

  曾经一蹶不振、几乎被人忽略的菲亚特集团以骄人的业绩向世人证明,菲亚特正在全球复兴,这其中,菲亚特掌舵者塞尔吉奥•马尔奇奥尼功不可没。但是,在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中国,菲亚特能否实现凤凰涅,仍是未知数。

  参观今年日内瓦车展的人肯定会注意到新菲亚特500,这款在上个世纪风靡欧洲车坛的经典小车,成了车展的一大亮点。事实上,让观众在菲亚特展台前流连忘返的不只这款车,菲亚特在此期间发布了全新兰西亚,并推出了据称世界汽车史上最漂亮的车阿尔法•罗米欧8C Spider。

  业内人士认为,日内瓦车展其实是菲亚特复兴的重要标志。菲亚特集团的组织结构和发展战略,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了巨变,被汽车界誉为经典商业案例,直接导致菲亚特在此次展会上处处彰显自信。

  “马氏效应”

  提到菲亚特复兴,就不能不提塞尔吉奥•马尔奇奥尼(Sergio Marchionne),一些媒体甚至将菲亚特的重生归结为“马氏效应”。

  马尔奇奥尼现任菲亚特全球总裁,2004年6月加盟菲亚特集团。

  今年4月24日,菲亚特集团携旗下商用车制造商依维柯以及农业和建筑设备生厂商CNH,共同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高达7.66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远远超过预期。

  据悉,菲亚特去年的营业利润,达到了创纪录的32亿欧元。不仅如此,过去3年中,菲亚特的股票价格也超过了主要竞争对手雷诺和标致雪铁龙。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之前一直亏损的汽车业务有了明显改观。

  这与4年前大不相同。

  据了解,那时,菲亚特的车型比较陈旧,缺乏吸引力,产能利用率仅达到70%。其意大利的工厂不仅面临投资不足的问题,而且因在与工会的交锋中顽固不化而声名狼藉。整个集团当时的负债净额达到44亿欧元,现金流出现很大问题。

  正是在那时,马尔奇奥尼应菲亚特最大股东阿涅利家族之邀加入这家公司。虽然诸如降低成本等改革也在进行,但当时整个菲亚特集团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阿涅利家族很清楚:此人是他们的最后一搏。

  弹冠相庆的分手

  作为解决公司“麻烦”的专家,马尔奇奥尼之前担任瑞士检测和认证公司SGS首席执行官。与传统的意大利高管形象相反,他偏爱随意的黑色外套,说话直接,不喜欢受约束。这可能是因为他虽然在意大利出生,却在加拿大长大并在那里获得了律师和会计师资格。他推崇完全公开、快速沟通和责任明确,痛恨公司政治和等级制度。

  菲亚特集团将近一半的业务在汽车领域,但汽车业务的状况糟糕之极,以至于马尔奇奥尼不得不快速采取行动。他对媒体表示:“首要任务是打破菲亚特原有的组织结构,我们在60天内完成了这项工作,精简了一大批人浮于事的管理人员,改变了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方式,理顺了组织结构,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年龄相对年轻的管理人员。”

  马尔奇奥尼接下来的目标,是结束菲亚特与通用的合作伙伴关系。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伙伴关系对菲亚特有害无益。共享生产平台和共同采购,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产生规模效应,而菲亚特作为单独个体的能力和权力反而慢慢被侵蚀。

  当时,通用准备向马尔奇奥尼支付20亿美元的支票,以避免被迫拥有菲亚特日益衰退的汽车业务。双方最终于2005年情人节前夕分道扬镳。

  据悉,马尔奇奥尼在回意大利的飞机上就开始庆祝,他回忆道:“当我签署‘离婚’协议时,就意识到菲亚特终于又独立了。只是不争的事实是,我们失去了惟一的保护伞,一些人为经济损失担忧。”

  “但是,现在我有机会完全管理汽车业务,如果没有跟通用分手,我不会有威信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不过更重要的是,20亿美元可以造大量小型车。”

  出击产品线

  菲亚特分公司是马尔奇奥尼推行其计划的首选,该企业每年所售汽车占整个集团的80%。调查显示,菲亚特亟需推出新车型。

  在马尔奇奥尼的亲自带领下,第一款车大鹏托2005年底投放市场。这款车比普通的B级车大,凭借时尚外观和杰出的品质,迅速取得了成功,今年销量预计可达100万辆。

  接着推出的,是在C级车领域替代斯提洛的喝彩(Bravo)。虽然这款车在技术领域有所突破,但是马尔奇奥尼和他的团队认为,喝彩有两个特殊意义。

  其一是设计的重要性。舆论认为喝彩一改斯提洛的平庸,对此,马尔奇奥尼承认:“我们过去生产了太多平庸的小型车,经常换汤不换药。”

  因此,他将集团内部所有设计部门都集中在都灵,统一称为83工作室,由著名汽车设计公司平尼法瑞那的前任设计总监劳伦佐•雷曼西欧蒂(Lorenzo Ramaciotti)统一管理。

  雷曼西欧蒂提出,在菲亚特,设计曾一度被否认是制造过程的核心能力,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改变。“意大利汽车品牌应该是外向和创新的,我们拥有更多自由,同时,也面临更多风险。”

  喝彩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其发展速度。菲亚特急需新产品,但资源有限。菲亚特德国工程部的负责人认为,解决方法就是“相信虚拟世界”。这意味着,在喝彩和菲亚特500的设计过程中,完全依赖计算机模拟,而没有采取制造模型车的传统方式。

  结果显而易见。菲亚特缩短了从产品设计到量产的时间,喝彩和菲亚特500都仅用了18个月,比斯提洛少了8个月。马尔奇奥尼认为,这对于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企业管理者来说,是重要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在最合适的时机发布新车型。

  组建伟大的工业集团?

  菲亚特还大力推行燃油效率。当新的欧盟排放法规正式实施时,菲亚特希望其车型能比竞争者的平均排放值低。这一方面反映了菲亚特生产了大量小型车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其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菲亚特是世界上第一家提供达到欧V标准柴油发动机的汽车制造商,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研发了新一代汽油发动机Multiair。

  这家公司现在运行良好,明年将投产新款熊猫和一款城市用车,以及菲亚特500的相关副产品。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使市场表现不佳的兰西亚和阿尔法•罗米欧复兴。

  对于2010年的目标,马尔奇奥尼回答很直接:“在那之前,任何评价都是无意义的。去年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事实证明,菲亚特不会一直寂静无声,我们也能赚到钱。下一阶段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候,我们能否组建起一个伟大的工业集团?”

  他进一步解释,这意味着菲亚特要缩小与世界顶级巨头的差距:生产与丰田一样好的乘用车、与斯堪尼亚一样好的卡车、与约翰•迪尔一样好的农用设备。至于他自己的角色,马尔奇奥尼表示:“菲亚特团队做事往往非常投入,他们就是成功的核心,我只是抛砖引玉的引导者。”

  真能从中国赚到钱么?

  同世界上大多数汽车制造商一样,菲亚特也希望能从海外市场中有所收获。2006年,公司37%的汽车销售来自于西欧以外的市场,到2010年,这个数字预计会达到46%。

  菲亚特目前在巴西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在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市场的力量很薄弱。在俄罗斯的表现尤其差,菲亚特的设计曾经为许多苏联车提供了基础,但2006年其在俄罗斯仅销售了2000辆车。

  该集团已经与印度塔塔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但提到中国市场,马尔奇奥尼很谨慎:“中国汽车市场虽然在爆炸式增长,但竞争很激烈,你真的能从那里赚到钱么?”

  马尔奇奥尼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源于菲亚特在中国的不顺利。自从中国汽车市场逐步放开,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纷纷进入这个市场,成立合资企业,菲亚特自然也不例外。1999年4月,菲亚特集团与南汽集团共同出资30亿,各持50%股份,南京菲亚特汽车公司正式组建成立。

  但与其他合资公司蒸蒸日上的业绩相比,南京菲亚特由于其尴尬的销量,被打入了“二线厂家”的行列,显得有些另类,而且这家企业已经于去年年底彻底结束了使命。

  去年12月,受南汽影响,在上汽和南汽在北京签约重组的几乎同一时刻,菲亚特中国公司和南汽集团发布联合公告,宣告菲亚特和南汽分手,菲亚特中国正式接手南京菲亚特在中国大陆的所有业务。

  一个月之后,菲亚特中国官方网站正式发布声明:尽管菲亚特汽车集团和南汽集团的合作已经中止,但菲亚特中国保证,菲亚特决不会离开日益强盛的中国市场,并承诺在中国售后服务的连续性和质量将会得到有效保证。

  菲亚特中国还表示,菲亚特集团汽车有限公司将通过引入进口车业务,来保持并加强菲亚特在中国市场的商务运作,这项业务会尽可能快地在2008年开展。已经进入最后商检阶段的、计划引进的车型,包括大鹏托、 Linea和喝彩,针对这些型号的进口车业务,将为菲亚特品牌在中国的复兴吹响第一声号角。

  菲亚特在与南汽谈判的同时,也与中国其他汽车企业洽谈合作事宜。据传,2009年初,菲亚特中国将与中国一家具有强大生产、研发实力的汽车公司所组建的全新合资公司,将发布并量产包括上述三款车在内的更多菲亚特后续车型。

  据《财经文摘》从多种渠道了解,菲亚特选定的合作伙伴将是奇瑞。菲亚特集团已经与奇瑞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在中国生产阿尔法系列和菲亚特系列车型。

  虽然菲亚特中国动作频仍,但汽车业内人士分析,菲亚特品牌在中国一直发展不甚理想,过去的包袱不可能一下子就甩掉,而且,马尔奇奥尼作为菲亚特全球掌舵者,仍对中国市场心存疑虑。在这种情况下,菲亚特将重蹈覆辙还是涅重生,仍是未知数。

  他们都在寻找桥梁

  本刊记者 冯淑娟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出去的门槛还是相对较高,与海外买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不少企业苦于无门路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国外买家面对海量的中国供应商信息,良莠难辨,不得不经历筛选、认证和分析的繁复过程,成本极高。基于这样的现状,盖世汽车网开创了 “逆向采购”模式。

  最近,盖世汽车网相继举办了两场活动:一是5月16日,在山东青岛市举办了汽车零部件采购配对会;二是4月份,与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组委会一起,造访了北美汽车业的七大权威机构。

  两个活动结束后,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的深切感受是:国际汽车界特别希望采购到合格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同时,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太渴望找到对应的国际采购方了。

  据悉,现在的状况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出去的门槛还是相对较高,与海外买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不少企业苦于无门路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国外买家面对海量的中国供应商信息,良莠难辨,不得不经历筛选、认证和分析的繁复过程,成本极高。

  基于这样的现状,盖世汽车网开创了一种“逆向采购”模式,以有效解决供需双方存在的瓶颈问题。这种模式是以国际买家的采购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中国供应商的搜索、推荐服务,甚至筛选一定比例的中国供应商,直接与采购方见面配对。经过几次尝试后,此模式得到了中外双方的一致首肯。

  盖世汽车网的4月之行,主要是为今年11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进行买家邀请。为了让外方对“逆向采购”有直观的印象,盖世汽车网与北美当地的机构合作,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采访配对会。

  对此,美国汽车改装用品协会董事局主席吉姆•考泽(Jim Cozzie)幽默地说:“11月的中国之行,将会是一场惬意轻松的采购之旅,因为以往需要我们自己打理的事务,你们都帮我们解决了。”

  在青岛举办的汽车零部件采购配对会上,12个外方买家推出的采购品种多达200余种,且大多数是配套采购。美国高田、日本三叶电机、亚历山大丹尼斯、霍尼韦尔等巨头,总共带来了总额近1亿美元的采购大单。

  此外,美国最大的卡车制造商帕卡(Paccar)此次来华寻找优质的配套供应商,发展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标致雪铁龙(PSA)的采购项目包括后视镜、雨刮、车灯等近20个大类,这些产品将直接配套其在华投产的所有车型;伊朗IKCO主要配套采购仪表板、仪表板装饰件、冠形齿轮及差速器壳等,该公司每年对华的采购数量惊人。

  高质量的买家和真实的采购项目,让到会洽谈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深感意外和惊喜。据悉,此次参会的中国企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在为期半天的面对面洽谈中,70%以上的中国企业获得了买家的肯定。接下来,双方将就实地考察事宜做进一步商讨,直至达成最终合作。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但由于对国际整车厂及一二级供应商对华采购规则缺乏了解,不少企业一直难以进入国际主流厂商的配套体系。为此,陈文凯认为,盖世汽车网提供的互动平台,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借助采购配对会,成功地对接海外买家,从而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采购链中的一环。

  盖世汽车网是全球领先的汽车产业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目前汇集了包括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标致雪铁龙、雷诺、菲亚特等在内的全球顶尖汽车制造商,另外还包括伟世通、博世、AUTOZONE、法雷奥等汽车零部件采购巨头。

  中国汽车电子:与世界差距拉大

  本刊记者 冯淑娟

  人们都知道,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然而,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一些特殊领域,中国汽车的发展仍很缓慢,甚至存在着不少空白点。

  汽车电子有盲区

  中国汽车的技术水平正逐年提高,但汽车电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专家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个领域,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蓝皮书2008》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抛出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观点。

  据介绍,普通人对汽车电子的理解,多是防盗系统、车载GPS、盗车雷达、汽车音响、遥控锁等。专家解释说,这与真正的汽车电子概念并不完全一致。实际上,汽车电子包括两部分:一类是与车辆性能无关的车载电子装置;另外一类则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电子燃油喷射系统、ABS等。

  相比之下,后者的技术更复杂、更尖端、更关键。但目前国内汽车电子涉及的,却大多是前者,而且厂商的水平参差不齐,出色的寥寥无几。在与汽车动力如发动机和变速箱有关的电子控制方面,国内企业则尚无涉足。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袁大宏认为,在汽车的机械制造方面,国内尚有一定基础,但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汽车电子还是一个完全崭新的领域。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因此,其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十分巨大。

  经济理论研究刚起步

  据悉,与汽车电子同样落后的,是中国的汽车经济理论。对此,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位副总裁如是说,中国年产500万辆汽车时,不去进行经济理论研究尚可理解;而到了年产1000万辆,如果仍没有理论研究的话,就是匪夷莫思的事了。

  中国2007年的汽车产量是888万辆,今年就有可能达到千万辆的水平。在一些方面,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新的进步,如产业联盟技术形成(特别是针对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新能源汽车起步、兼并重组获得重要突破等。专家指出,此时,加强经济理念的研究尤显重要。

  在这方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开始有所突破,专门成立了中国汽车经济研究院,从国家经济战略的角度,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轨迹。其中,《中国汽车蓝皮书》就是关于汽车产业的阶段性发展成果。

  该蓝皮书是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性年度报告,由多位专家、学者在汽车产业资深顾问的指导下共同撰写。据了解,报告在内容编排上分为发展综述、走势预测与展望、专题研究、统计数据与资料汇编4个部分,对中国汽车产业近期的发展态势、景气状况、国际竞争力水平做了全面分析,并对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市场需求、技术和产业政策走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和判断。

  专家介绍说,这本蓝皮书值得关注的内容,一是构建了汽车产业景气指数体系,二是建立了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更重要的是,报告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途径、模式、主体、目标和政策,进行了专题性汇编,总结了自主的典型模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汽车蓝皮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今后将每年出版一本。(来源:财经文摘)

  

(责任编辑:钟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马尔奇 | 塞尔吉奥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