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证券频道 > 证券研究_证券频道 > 行业研究_证券研究_证券频道

新基金发行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漫画/张骊浔

   □本报记者 余?

  
  
  
   “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发行新基金比04、05年更困难。”建信基金市场营销部高级经理徐静直言不讳地说,最近她正为建信稳定增利债券基金的发行奔波于全国各地。
“04年基金公司面对的是对资本市场一无所知的投资者,我们只要让投资者了解基金,如果有兴趣他就会买。但经历这一轮调整之后,很多满怀信心的投资者今年亏了钱,他们对基金有种抗拒心理。”

  
   在与身边的基民交流中,记者也发现很多人对基金已经由期望化为了绝望。在今年以来股市的连续下跌中,原本希望“借基抄底”的基民屡抄屡套。从“两会行情”到“红五月”,在一次次希望破灭的过程中,“伤了心”的基民越来越对基金“麻木不仁”。而今年成立的新基金近期纷纷跌破面值,更令已经十分低落的投资者信心备受打击。

  
   基金发行人气低迷

  
   “去年我们开宣讲会,老百姓来的人都坐不下。今年发出两百封邀请信,来的也就十几个人。”想与投资者沟通却无人理睬,这让基金公司渠道经理倍感无奈。

  
   丧失信心的不仅是基民,银行客户经理同样“很受伤”。

  
   “今年一路推荐基金一路被套,我都快需要心理辅导了。”记者走进北京一家中行的营业网点咨询基金业务,理财柜台前的客户经理大吐苦水。“建议您近期再等等看,非要买基金建议您买货币基金,或者我们这有一款分红险您也可以关注一下。”由于害怕伤害到客户资源,银行客户经理对推销基金,尤其是偏股型基金顾虑重重,使得银行这一基金发行主渠道的作用大不如前。

  
   基民“麻木不仁”,银行客户经理信心缺失,新基金发行自然冷场。天相公司的数据显示,2007年共有31只偏股型基金成立(不包括QDII基金和封转开),共募集资金2711.95亿元,平均单只基金募集资金达87.48亿元。而截至6月5日,今年共有52只A股新基金获准发行。已经成立且公告募集规模的29只A股新基金共募集774.01亿元,平均规模为26.69亿元。其中16只偏股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18.1亿元,较去年下降79.3%。而13只债券型基金首发平均募集规模为37.26亿元,债券型基金在弱市中明显更容易被投资者接受。

  
   在29只A股新基金中,发行情况最好的是交银施罗德增利债券型基金,募集规模达到103.23亿元,这也是唯一突破百亿元的新基金,但和去年动辄进行比例配售的“盛况”相形见绌;而首发规模最小的天治创新只有2.48亿元,通过延长募集期才勉强达到成立条件。

  
   “现在新基金发行达到成立标准还不成问题,股东和托管行最后时刻都会出手拉一把,至少保证能成立,但首发规模和去年比不可同日而语。”徐静表示。

  
   面对基金发行的窘境,基金公司一方面纷纷延长募集期,另一方面加大了自有资金认购和公司员工认购的比例。更有甚者,一些基金公司再度使出“任务摊派”这一上轮熊市中大行其道的无奈之举。“每人都有任务,普通员工包销5万,认购费可以打折,完不成任务当月工资只发一半。”记者的一位朋友更在MSN签名中挂上“优惠销售新基金”的字眼招揽生意。

  
   “输血效应”减色

  
   低迷的基金发行情况,让原本对新基金为股市“输送弹药”抱有很大希望的投资者大失所望,新基金获准发行的消息也不再被市场当做利好政策追捧。

  
   “这时候已经不能指望新基金密集发行能为股市输送多少‘弹药’了,首发规模少得可怜姑且不论,基金经理拿到钱也不敢快速建仓。现在老基金平均仓位也就六、七成,新基金怎么可能把仓位顶得很高,年初那几只快速建仓的新基金就是前车之鉴。”一位基金经理表示。

  
   而在2007年的牛市盛宴中,新基金发行曾经承担了“运输大队长”的职责,将居民储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资本市场,在资金推动的股市上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很大程度上讲,去年三季度的蓝筹行情正来自新基金大规模建仓的推动。

  
   正因为新基金发行的巨大“输血效应”,监管层不得不通过控制基金发行节奏为市场降温,同时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而去年三次长时间停发新基金,使基金发行节奏被市场视为监管层政策导向的信号,也给基金发行这一原本市场化的行为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每一次新基金审批开闸,都会引起市场的一波快速上涨。

  
   但随着股市自去年底以来持续调整,基金的财富效应迅速降低,老百姓“借基入市”的热情也一落千丈。更重要的是,在市场逐渐走低的情况,新基金成立后将以更谨慎的策略进行建仓,这也和市场的期望相去甚远。在此背景下,尽管未来一段时间仍有多只基金将密集发行,但其对资金面的影响已经逐渐降低,新基金审批的政策导向色彩也日趋消散。

  
   何必只拼首发?

  
   发行“寒流”带给基金业的不仅是行业发展中的阵痛,更是痛定思痛后的反思??完善对持有人的服务,首发与持续营销并重,才是基金业规模稳定增长的希望所在。

  
   从国内开放式基金诞生之日起,国内基金公司就陷入了“拼首发”的怪圈之中不能自拔。牛市好发、熊市难发成了必然的规律,“看天吃饭”也成为困扰中国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平稳增长的难言之隐。

  
   “这里面有多重原因。一是中国人好面子,总觉得首发规模比别人少是件丢人的事,有损公司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国内基金发行仍采取审批制度,这就造成新基金批文是稀缺资源,一旦拥有必然要充分利用。”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营销总监分析说。“另外,这也和渠道的工作安排有关,银行通常重首发、轻持续营销,而基金营销目前主要还是以银行为主。而且很多投资者还有‘一元情结’,除了靠大比例分红、拆分等手段把净值降到一元,发行新基金也天然具有‘一元效应’,这样的机会基金公司自然不会放过。”

  
   但在国外成熟市场,共同基金的发行通常不需要如此“兴师动众”,非要把首发规模做上去,只要达到成立条件即可。国外的资产管理公司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投资业绩、做好客户服务上,通过良好的业绩促进基金规模的自然增长。“就像埋一颗种子,培育好了自然能长成参天大树。”

  
   “国内基金公司拼首发、轻服务的现状早晚会得到改变,随着资本市场、基金公司、投资者的不断成熟,过渡到国外成熟市场那种发展模式是必然的趋势,那样实际对基金公司和渠道都有好处。”该营销总监表示。

  
   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基金公司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业绩和投资者服务上,这方面上投摩根表现得尤其突出。上投摩根副总经理傅帆在今年发行新基金时就曾表示,“先求好、再求大是公司的一贯原则,在目前的市道下,不强求首发规模。”

  
   上投摩根成立之初就扎扎实实地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从2005年开始,先是举办“致富100”活动,开办100场免费讲座,对投资者进行基金知识普及教育;随后又推出“摩根基金大学”,以寻找长期持有人为主题的“火炬行动”;再到今年推出的“新致富100”,持续的投资者服务为上投摩根培养了一大批忠诚客户。

  
   “上投的服务实际在今年的市场环境里已经产生了效果。像他们的新基金三周就募集了14个亿,是当时发行情况最好的一只。”一位同行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国内基金公司的客户服务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粗放,比如对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什么频率的服务、具体沟通什么内容,很少有公司制定出详细的规划。很多都是喊口号,流于形式。”

  
   远离了牛市的喧嚣,陷入困境的中国基金业恐怕只有认真补上缺失的功课,才能在绝望中发现希望,在发展之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