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这是从2007年以来的第15次上调,从2007年初的9%到这次调整后的17.5%,一年多时间上调8.5个百分点。那么,此次上调幅度达到1%,是否说明存款类金融机构体内流动性加剧呢?
确实如此。
前四个月我国因外汇储备增长依然过猛,外贸顺差为58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却增加2283.9亿美元,外贸顺差减少,外汇储备却激增,除去外商直接投资(FDI)外,有相当部分说不清楚来路,怀疑热钱大举进入者大有人在。
根据我国当前的强制结汇制度,对基础货币的需求相当大,仅外汇储备激增就导致商业银行体内流动性增长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当前股市低迷,大量股市资金都转向了存款,银行体内富裕流动性进一步增加。这两方面原因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局面如果不回收到央行,在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下,对依然过热的经济无疑会火上浇油。
但是,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历史新高,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也不可忽视。17.5%,意味着商业银行每吸收1亿元存款,就有1750万元要被冻结到央行,央行给缴存者支付的利率为1.89%,而吸收存款者要付给存款客户的利率一年期为4.14%,倒挂2.25个百分点。这给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带来一定影响。另外,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有固定日期,因此,如果商业银行遇到存款大量下滑而又不到调整日期时,可能造成其头寸资金紧张。
17.5%的缴存比例,是否达到了商业银行的承受极限呢?笔者很长时间从事商业银行的计划资金管理工作。记得1988年到1998年存款准备金率为13%的最高点,当时,还有一个备付金率大约为3%-5%。两项合计为17%左右,最高不超过18%。而那时,四大银行还没有向商业银行转轨,对经营效益的考核不是十分严格。因此,对于当前以效益为核心的商业银行,17.5%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到达极限高度,今后再上调的空间已不大了。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