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_搜狐财经

逐鹿碳交易 全球交易所竞争加剧

  □ 本报记者 家路美

  近日,加拿大首家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交易机构??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正式开张。此举不仅标着着又一个国家加入到碳交易的竞争队伍,更表明全球主要市场对碳交易的关注日益升级。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最大的CDM项目发展地,中国目前占据全球超过半数的碳交易量,也是全球最活跃的碳交易市场之一。

为了维护本土市场的权益,中国应该加快设立碳交易平台,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

  碳交所之争

  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08~2012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在此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竞相成立碳交易所,准备在碳交易领域大显身手。

   目前,欧盟在探索全球碳交易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交易规模、融资途径、环保技术和交易制度创新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欧盟碳交易机制的最为成熟,为欧盟与其他国家机制接轨、推动全球碳交易市场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了解,欧洲气候交易所、北方电力交易所、未来电力交易所、欧洲能源交易所等纷纷参与碳交易,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居全球首位。2005年,欧盟碳市场交易量已达3.21亿吨,碳交易金额为79亿美元;2006年,欧盟碳市场交易量快速上升为11亿吨,世界银行发布的《碳市场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该年全球碳交易总额300亿美元,欧洲排放权交易就占到了244亿美元。

  美洲地区的进展也比较快。纽约商业交易所已着手上市温室气体排放权期货产品;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致力于全球运作,并且已经拥有了5家来自中国的交易会员。近日,加拿大首家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交易机构??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也正式开市。

  亚洲地区的碳交易起步较晚,但正在呈现出迎头赶上的迹象。其中,港交所已经开始研发排放权相关产品,筹备温室气体排放权场内交易。得到香港交易所资质认可的部分顾问公司已向其提交温室气体排放权相关产品的可行性方案。

    在中国大陆,碳交易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全国第一家碳排放交易中心将落户北京”,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表示,交易系统正在搭建中,公开交易有望改变过去国内碳排放交易价格只相当于国际平均价格一半的问题。他说,目前碳排放交易相当一部分是境外买家,但信息透明程度不够,国内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国际市场上碳排放交易价格一般在每吨17欧元左右,而国内的交易价格在8至10欧元左右。建设一个公开的平台,就有利于改变这一现状。熊焰表示,“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正站在门口敲门,准备成为第一家碳排放交易中心。”

  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目前中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印度)。到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的全部碳排放信用交易的41%,成为全球第一大供应国。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发展碳交易项目,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日益增长的环境威胁,还可以借此机会创造更多的盈利。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内企业对CDM了解的加深,国内碳交易的价格将逐步上扬。

  中国议价能力待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本土投行应尽快入局,以便提升议价能力,维护本土市场的利益。

  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11月,在国家发改委通过的CDM项目达到932个,但同期在联合国成功注册的只有100多个。业内人士表示,联合国和我国发改委的审批标准不同。发改委主要考核有关项目是否真实存在、项目业主是否合法存在,而联合国在项目的合规性、实用性、计算的准确性等方面要求更严格。他说,一些咨询公司的专业性也不够。对我国的部分资询公司来说,CDM以《京都议定书》国际条约为基础,生产在国内,市场在西方发达国家,如果不理解条约的本质、没有国际背景、没有和国际买家建立广泛联系,就很难完成项目的开发申报和最终出售。

  而在发达市场,除了专门的咨询公司,国际大投行和商业银行的身影处处可见。自2005年初《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英国标准银行、德意志银行、荷兰开发银行等就纷纷入场。在石油、电力或者煤炭大客户都需要二氧化碳减排量的时候,这些投行或银行就开始论证与之相匹配的服务产品,并凭借其在全球广泛的网络和丰富的大宗商品交易经验大显身手。

   业内人士强调,我国正处于CDM项目开发初始阶段,商务谈判存在不足之处,表现之一就是议价能力较低,往往是买方出价,中方就接受了。事实上,碳市交易价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CDM产出的CERs(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买卖并非仅仅是喊价、叫卖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在这方面,专业中间机构存在的意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议价”。我国应鼓励本土投行和商业银行进入碳交易市场,增强本土议价能力。

  据了解,随着与碳交易的接触渐渐增加,我国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加入到这一市场。2008年2月,湖北宜化公告显示,公司控股子公司宜昌宜化太平洋热电有限公司废热回收利用项目在联合国注册委员会获得通过,瑞典碳资产有限公司将购买太平洋热电在2012年底以前的减排量,并考虑购买2013年-2017年太平洋热电废热回收利用项目产生的所有核证的减排量,预计每年可交付减排量195034吨。同月,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与雷曼兄弟商品服务公司(英国)也签订了CDM项目减排量购买意向书,经核证减排量73.4万吨,所获经济收益可达870万欧元。两者的减排价格分别为每吨10美元、11欧元。业内人士认为,与国际水准相比,这些出售价格仍然偏低,提升议价能力的迫切性很大。

  业内人士称,中国CDM项目所产出的减排量,价格当然会受到全球各交易市场价格的影响,但来自本土市场的力量也会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尽管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在碳金融方面进行尝试,比如兴业银行在国内推动能效贷款等,但规模还不够大,也谈不上在买卖双方之间发挥真正的“议价”作用。整体而言,国内投行或银行对碳交易市场的介入仍然比较少,这种情况应该尽快加以改变。

(责任编辑:贾海滨)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利尔 | 蒙特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