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次上调1%之后,中国本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17.5%的高位。关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上限问题也引起了市场更多的讨论。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认清一个问题,存款准备金率越高,紧缩越厉害吗?答案是:不完全正确!在2005年我们就曾指出,因巨额外汇流入导致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不是强烈的紧缩信号。
当外汇这一外部流入资金导致本币投放过多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只是收回多余的溢出资金而已,不是就原来的存量而上调,可不视作激烈的收缩措施。
货币是否强烈紧缩当然还是要看M2及存贷款增速,而不是本末倒置去看调控手段,比如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外汇流入太多,即使存款准备金率提到较高水平,可能货币供应量及贷款的增速依然很高,也不能说是紧缩到位。
基于此,我们认为,外汇流入水平,也就是外汇储备增速,决定了存款准备金率上限。
我们的测算显示,2008年如果外汇储备增长50%,存款准备金率上限将是22%。这里有一个假定,就是假定货币乘数为2007年的3.97(也是历史较低值),存款计划增速为16%。也就是说,即使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22%,货币增长依然在16%的适度范围内,也谈不上是增速的过度下降。存款准备金率多少主要取决于外汇储备的增速。
由于准备金利息水平为1.89%,相比信贷和债券投资,准备金在银行属于低收益资产,不断上调的准备金率被认为将影响
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但在前述的分析框架下我们认为,与其静态地估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倒不如动态地估计银行贷款扩张速度,及评估紧缩对银行利差息差及资产质量的影响。
静态来看,如果银行贷款增速不变,上交的存款准备金对净利润的负面影响在1%左右,但这么估计,并不科学。因为如果就这么算下去,调5个点,就是5%,10个点就是10%,20个点,银行的业绩就比较难看了。实际上不是这样,我们要看的是调整后的银行贷款增速与之前的预期比下降没有,要看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成本的变化,要看资产质量是否恶化。上调准备金率对银行的冲击,远小于紧缩对利差息差和资产质量的冲击。不应避重就轻。
如果银行的贷款增速没下降,原计划的净利息收入没变,多余的存款被要求放在央行也是多出来的收益,只是原来多出的部分可放高收益的项目,现在是低收益了。所以综合来看,我们认为,考虑紧缩的滞后性,2008年银行基本面不应是最坏的。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