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工业是震区重要经济支柱,地震给震区的工业经济造成什么样的损失?地震给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就读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
吕所长认为,地震对我国工业运行未造成重大影响,控制投资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当务之急。
地震对我国工业运行未造成重大影响,预计3个月之内,灾区80%的工业企业可恢复生产 记者:地震对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有多大影响?
吕政:汶川大地震导致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省(市)3万多户工业企业受灾,其中四川省规模以上受灾企业4812户,重灾企业674户,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这些损失包括垮塌的厂房、损毁的机器设备、企业基础设施、原材料、产成品等资产存量以及停产、半停产期间的生产经营损失。
从四川省受灾企业产出占全国的比重看,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不会对我国工业运行的全局造成重大影响。2007年四川国内生产总值为10505.3亿元,占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2%,其中四川工业增加值4100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3.8%;重灾区的工业增加值占四川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4%,占全国的1.7%。目前抗震救灾的重点已转入恢复重建阶段,灾区企业抢修工作有序推进,生产正在逐步恢复。预计3个月之内,灾区80%的工业企业可陆续恢复生产。
记者:您觉得在重建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吕政:灾区工业的恢复首先要恢复交通运输和水、电、煤、油、气等基础产业的供给能力;二是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环境容量和资源条件,调整和优化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三是结合恢复重建更新设备和工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技术和产品升级;四是利用恢复重建过程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机会,为因震灾暂时失去工作岗位的职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当务之急 记者:灾区重建对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较大,这是否意味着宏观调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吕政: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约占40%,因此必须保持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去年有所回落,但增幅仍超过24%。虽然灾区恢复重建有扩大投资需求的客观要求,增加对灾区的投入是必要的。但是从全国看,还需要继续实行从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方针。尤其是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确保能源、交通运输、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的投资到位,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应优化结构,提高用于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比重。避免因投资过热而加剧通货膨胀。
记者:我国工业企业整合优化产业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能否谈谈主要在哪些领域突破?
吕政:当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要从四个方面来进一步突破和推进,一是促进资源密集型企业的生产要素向技术先进、具有规模效应的大企业集中,继续淘汰消耗高、污染严重、规模不经济的落后企业;二是提高附加价值高、消耗资源少的先进制造业的比重;三是根据不同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推进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形成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的产业组织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克服工资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四是加快为生产服务的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生产外包,转移不具有优势的生产经营环节,将有限的资源集中配置到企业的强势领域,突出企业的竞争优势。(记者 原国锋)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