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赫北京报道
从27.3亿、39.28亿、31.95亿、45.3亿到今天的92.12亿,在同一港元货币符号的记录下,短短两年内,
华润置地(01109,HK)的资产扩容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情与速度。
6月6日,华润置地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将向母公司华润集团收购包括北京、武汉、重庆、沈阳及大连五个城市在内的六个地产项目。而此次交易后,华润置地将新增约415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在华润集团持续向华润置地注资的背后,是华润系选择自家孩子作为资产平台的企图。另有消息人士称,华润集团很可能会整体上市,因此急于分拆地产业务给华润置地。
华润置地受宠 此次交易后,华润置地的总土地储备量将达到2200万平方米,提前实现了年初华润置地定下的2008年土地储备的目标。
在流动资金愈见困乏的房地产行业中,在资本市场、楼市双重不景气环境下,在市场人士看来,华润置地的土地迅速扩张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华润集团的“土地孵化器”功能。
“通过直接向母公司购入资产,这有助于加速华润置地的资金周转,降低扩张业务的资金需求。同时还能规避前期的土地项目市场风险。”中金地产行业港股研究员白宏炜分析。
而此次注入资产后,据记者了解,华润集团仍有400万平方米的土地项目。对此,华润内部人士表示:“未来机会合适,母公司的地产项目将会持续注入。”
而在历次的注资规模、注资模式乃至华润置地近两年的飞速扩张之中,不难看出,在华润置地与万科之间,华润集团的地产业务砝码已经有所倾斜。
“很显然,华润置地是华润集团惟一的地产平台。”尽管不愿详谈,但上述四川华润置地相关人士并不掩饰华润置地在华润集团中的战略位置。
“在万科中,华润集团从始至终更多地扮演的是投资人角色。”国泰君安房地业港股分析师姚?认为,华润集团始终未能操控万科,而这种结果,早在2001年万科与华远合并计划失败时就已看出。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不存在选哪个公司为地产业务平台的问题了,只能是由自家的孩子华润置地来作为集团地产业务分拆上市的平台。”姚?进一步分析。
注资背后的集团上市 商业的交易原则是共赢,尽管华润集团支持以华润置地为地产业务平台态度已明,尽管华润置地董事会表示,此次交易对公司长期战略有利,但华润集团选择在目前资本市场低迷、信贷紧缩、地王的风光沦为压力的时节进行注资,却让业内多少感到不解。
在交易公布3天后,由于对此次资产的交易不看好,高盛发布报告,将华润置地的目标股价调低19%至12.24港元。
而主要原因则是,华润置地22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对其来说过于沉重,使其难以获得可观的内部收益率。
而在担心给华润置地带来资金压力的同时,此次交易对于华润集团来说也是收益甚小。
根据公告显示,此次注资的垫付资金,华润置地则采取了“少量现金配发新股”的方式。华润置地表示,将以现金支付1.97亿港元,剩余部分则按照每股13.34港元,向集团配发6.76亿股新股。
“2008年以来资本市场的持续调整,华润置地股价亦有所回落,资产注入方的利益也必然打折扣。”姚?分析认为。
如此,对于双方,目前并不是一个最好的交易时机,然而对于为何选择此时资产注入,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一切源于华润集团再次搬上日程的上市计划,不得不选择目前这个时刻,尽快将地产业务调整安置好。”
“国资委应该已经与华润集团达成了一些上市时间表上的共识,所以,在这个时刻,华润集团也是无奈。”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而对于华润集团尚且持有的4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该人士表示:“由于上市的安排,这些资产最迟不超过年底也将悉数注入华润置地。”(中国房地产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