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日前报道的《信用卡套现 暂解小企业资金之渴》一文,探讨了在紧缩期小企业利用边缘的融资方式自救的情况。昨日,本报记者了解到,一些融资能力强的大型企业一面向银行借贷,一面将银行贷款分包给资金短缺的小企业,以赚取高额差价。
大企业成了放贷方
昨日,从外地到上海做生意的宋海(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最近因为公司周转资金告急,特地抽时间跑到上海郊区去参加了一次驻沪老乡会和老家银行共同组织的投资洽谈会。他本来就知道能得到银行贷款的都是一些大企业,像他公司这样的小型企业很难融到资,只不过去“看下热闹”而已,却在会上发现了另一条可行的融资渠道。
宋海说,在这次洽谈会结束后,有从银行贷到款的大企业负责人对他表示,如果有贷款需要,可以找自己借款。后来询问老乡后才知道,这在老乡会的圈子里早已不是秘密。
宋海称,其实这一模式也很简单。因为小企业虽然经常有借款需要,但直接向银行借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大企业由于实力雄厚,尽管银行在收缩信贷,还是能相对容易地从银行贷到款。特别是老家的银行还有一份“人情”在,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大企业再将银行的贷款转手,满足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利润空间巨大
据他了解,“一个老乡在上海经营一个很大的物流公司,现在已经开始专门从事资本运作”,而这一“资本运作”,主要就是指民间放贷。
宋海称,当知道大企业可以贷款给类似他这样的小企业时,还是很高兴的。但细问之下,却发现代价不小。他目前迫切希望得到一笔临时性贷款,主要是用于客户垫资,而且周期也很短,仅在1个月左右。但大公司开出的利率很高,1个月就要5分利。
宋海表示,虽然要付出很高的利息,甚至可能赚不到钱,他还是准备向大企业借款,因为没有其他融资渠道,而且向大企业借款,操作程序比较简便一些。更主要的是,“没有抵押物,也可以贷到款”。
银行或成最终埋单者
在了解宋海的融资经历之后,民生银行一位不愿具名的支行行长对记者表示,如果银行知道大企业将银行借款借给小企业,银行肯定是不会放贷的。
该行长称,在这一过程中,银行的风险是很大的。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是因为这些贷款风险很高,特别是异地贷款,由于信息不透明、不对称,银行对贷款客户的了解会更少,因此不愿意放贷。他表示,虽然在贷款审查阶段,银行会严格申明企业贷款的用途,但银行无法控制企业的资金使用方向。除了企业将贷款投入到股市能马上查出来之外,其他用途的企业资金流向很难彻底查出。
该行长称,法律只保护同期银行利率4倍以内的民间借贷,一个月5分利,就相当于一年60%的利率,这样的高利贷,远远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一旦小企业不能还款,大企业的风险很大,但银行将最终承担风险。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